作為世界級加氫設備制造基地,中國一重自與中國石化的國產化合作過程中,逐步掌握了加氫反應器的冶煉、鍛造、焊接、檢驗等制造技術。截止2009年底,已生產加氫設備近300臺,并在2006年制造了世界上最重的2100噸加氫反應器,累計創造產值100多億元。目前一重產品已成功打入國際市場,2007年的加氫反應器合同有40%是國外訂單。
目前,中國石化已經擁有了世界先進水平的煉油全流程技術、乙烯車國內套技術,可以依靠自主技術建設千萬噸級煉廠、百萬噸級乙烯生產裝置,實現了煉油技術的100%國產化,石油化工成套技術80%以上實現了國產化,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石化裝備設計制造核心技術,實現了石化成套裝備中多項關鍵、核心設備的設計制造國產化。
石化重大裝備國產化不僅為中國石化工程建設節省了大量資金,同時也推動了石化裝備制造業的發展和產品結構調整及技術進步,促進了包括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第一重型機械集團、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無錫壓縮機廠、大連橡膠塑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杭氧股份公司、甘肅藍科石化高新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內的一批國內裝備制造企業的技術提升,不僅為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供應商,而且為提高民族裝備制造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
中國二重的成長發展與中國石化重大裝備國產化工作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用“培育幫扶促保供、合作共贏鑄輝煌”來總結。2004年,二重開展了對海南煉化項目7臺臨氫高壓設備等加氫反應器制造技術的攻關工作,中國石化專家對攻關的重點和難點進行了有力技術支持。通過該項目,二重掌握了臨氫高壓設備和加氫反應器的全套制造技術,為二重生產大型鍛焊加氫反應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沈鼓集團作為國內壓縮機龍頭企業,通過不斷開展石化用各種壓縮機的國產化攻關,具備了設計、制造、成套石化大型離心式壓縮機的能力和業績,提供了國內煉油裝置絕大部分的壓縮機組并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家可以制造百萬噸級乙烯裝置用大型壓縮機的企業。自“八五”以來共制造石化用壓縮機組400余臺,創造產值近50億元。
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自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研發大型成套乙烯冷箱,經過十余年的努力,依托中國石化二輪擴容改造項目進行了多項國產化攻關,杭氧的加工設計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目前已經研制出了最大處理能力達到年產100萬噸的乙烯冷箱。
近年來,中國石化為建設國家原油儲備基地,需要采購大量原油儲罐用高強度鋼板,由于進口鋼板價格大幅上漲,且交貨期無法滿足建設進度要求,對國家原油儲備基地建設帶來非常不利影響。為此,中國石化立即組織寶鋼、武鋼、鞍鋼等戰略供應商,成功實現了高強度鋼板國產化攻關,先后研制了10 萬m3、15萬m3大型儲罐用高強鋼板,并在鎮海、黃島、白沙灣等國家儲備油庫工程項目中廣泛使用,與進口相比,每臺10萬立方米原油儲罐節省采購費用約100萬元,共節約采購資金1億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