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中國海油首艘參股建造的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在上海滬東中華船廠完成主機吊裝作業,并開始塢內后續安裝。這是自8月28日進入塢內鋪設龍骨后的又一重要節點,也是該船建造階段又一個新的里程碑。
至此,中國海油在LNG方面已經形成了上游找氣、中游造船、下游建站的產業格局。
LNG船是為運輸攝氏零下163度超低溫液化天然氣而設計建造的專用船舶。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種船舶具有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的“三高”特點,因此享有“皇冠上的明珠”之稱,過去只有韓國、日本和歐洲少數幾個國家能夠設計、建造。
為應對能源需求,早在1999年,中國海油就開始了LNG的運輸研究,將投資方向引入LNG船舶運輸產業,并在2005年10月與中遠集團、招商局集團、上海LNG公司共同簽署《上海LNG項目運輸安排原則協議》,為LNG船建造埋下了“伏筆”。
按照SPA約定(sale purchase agreement 購銷合同),該船由CLNG(中國液化天然氣運輸控股有限公司)、申能集團、海油發展共同投資建造,總投資額超過2.4億美元,艙容約為14萬立方米,預計2012年下半年交付使用,并專門用于馬來西亞至中國海油在上海的LNG接收站的液化天然氣運輸。
目前,國內已有5艘LNG運輸船舶。作為國內第6條LNG運輸船參股方,海油發展總經理助理張武奎表示,公司制訂了“以上海LNG運輸船投資并參與建造為切入點,以澳大利亞柯蒂斯LNG運輸船項目學習提升為契機,全面進入LNG運輸船舶投資建造、管理、運營”的行業發展策略。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