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臨近年底,國內不少紡織企業棉紗庫存增加,資金回籠壓力加大,原料采購受到影響,多數棉商仍然惜售,加之國家穩定棉價的政策調控力度繼續加強,現貨成交清淡,價格漲勢趨緩。12月24日,內地3級籽棉收購均價5.72元/斤(折皮棉收購價25097元/噸),較上周上漲0.10元/斤,漲幅1.8%;新疆收購均價5.41元/斤(折皮棉收購價23955元/噸),較上周上漲0.06元/斤,漲幅1.1%。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27687元/噸,較上周上漲240元/噸,漲幅0.9%,較上周縮小0.5個百分點;新疆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27338元/噸,較上周上漲35元/噸,漲幅0.1%,較上周縮小0.6個百分點。鄭州棉花期貨2011年1月合約結算價28185元/噸,較上周上漲35元/噸,漲幅0.1%,成交量198手,較上周減少374手,減幅65.4%;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電子撮合交易2011年1月合同均價27652元/噸,較上周上漲167元/噸,漲幅0.6%。成交量1320噸,較上周減少20噸,減幅1.5%。12月24日,32支純棉普梳紗報價33900元/噸,較上周下跌200元/噸,跌幅0.6%;滌綸短纖報價12370元/噸,較上周下跌250元/噸,跌幅0.3%。
預計政策及市場面的雙重壓力將抑制棉價漲勢。政策面,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出明年將重點整頓包括棉花在內的農產品市場流通及價格秩序,遏制過度投機;25日央行決定自26日起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貨幣政策進一步緊縮。基本面,目前國內現貨交易有價無市,棉價上漲缺乏下游需求推動:一是紡織市場處于淡季,銷售不暢,訂單缺乏,庫存上升,資金回籠壓力較大,加之原料價格穩步回升,利潤空間明顯受到擠壓,不少小型企業開始準備甚至已經提前放假,短期內這種疲弱態勢難改;二是隨著棉滌價格不斷背離,兩者價差接近前期高點。截至12月24日,棉滌價差為15317元/噸,距11月4日峰值僅差440元/噸。據調查,部分大型紡織企業為降低成本,調整產品結構,減棉增滌,滌短替代作用有所增強。綜上,當前宏觀經濟政策不斷趨緊,國家穩定物價決心堅定,加之紡織下游需求不振,國內棉價有可能出現穩中有降的局面。
國際棉價方面,12月20至24日當周,前半周資源供給緊張的基本面支撐ICE期棉連續漲停,并刷新南北戰爭以來新高;臨近圣誕節,受投機者大量獲利了結、印度允許延期裝運棉花政策以及現貨需求暫受抑制的影響,ICE期棉價格連續兩日跌停,現貨價格隨之高位回調。12月23日,紐約棉花期貨2011年3月合約結算價148.12美分/磅,較上周下跌2.00美分/磅,跌幅1.3%。成交量17985手,較上周增加4524手,增加33.6%;12月24日,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按1%關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29998元/噸,較上周下跌19元/噸,跌幅0.1%;按滑準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30275元/噸,較上周下跌18元/噸,跌幅0.1%。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