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下午2點50分,正在繞月飛行的嫦娥二號衛星首次遭遇月食。約三個小時后,衛星順利走出陰影區,順利度過廣寒宮“長夜”。
據嫦娥二號衛星總設計師黃江川介紹,繞月軌道建立后,衛星以約2小時的周期繞月飛行,其中最長的陰影區飛行時間在1小時左右。這次衛星遭遇月食,其在陰影區的時間超過三小時,猶如度過了廣寒宮的一個漫漫“長夜”。
在這三小時的“長夜”中,由于長時間在陰影下飛行,不能接受來自太陽的能量,衛星面臨著一系列嚴峻的考驗,包括國內測控網無法覆蓋、長時間零下200多攝氏度的超低溫環境和主要設備“休眠”關機等。對此,嫦娥二號衛星在設計之初已經充分考慮到了月食的影響,專門設計有適應月食環境的飛行程序。
同時,為了順利適應本次月食,科研人員還做了大量準備工作。早在11月30日,科技人員就開始對衛星進行軌道調整,每圈改變軌道周期約10秒鐘。經過20多天的連續調整,12月21日月食發生時,衛星處于最佳位置,其“置身”陰影區的時長最短。
下午5點57分,衛星飛出陰影區后,陸續開啟相關設備,重新回到良好的工作狀態。
此次月食考驗中,我國衛星測控網無法有效監測衛星狀態,監測工作得到了歐空局有關測量站的大力協助。據悉,如果嫦娥二號衛星不超期“服役”,這將是其經歷的唯一一次月食大考。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