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棉價弱勢下調 國際棉價止跌反彈
國內棉價弱勢下調 國際棉價止跌反彈

文章來源: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1-08-02
近期,下游需求持續低迷,紗、布產品即使降價甩貨也乏人問津,庫存壓力不斷增大,棉紗價格繼續下跌;在上游PTA價格上漲帶動下,滌綸短纖價格隨之上漲。由于紡織下游需求缺乏回暖跡象,難以快速消化上游庫存,棉花企業降價拋售意愿增強,國內棉價繼續大幅下調。7月29日,32支純棉普梳紗報價29200元/噸,較上周下跌550元/噸,跌幅1.8%;滌綸短纖報價12900元/噸,較上周上漲300元/噸,漲幅2.4%。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20052元/噸,較上周下跌1019元/噸,跌幅4.8%;新疆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20996元/噸,較上周下跌953元/噸,跌幅4.3%。鄭州棉花期貨9月合約結算價20955元/噸,較上周下跌415元/噸,跌幅1.9%;北京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電子撮合交易9月合同均價20040元/噸,較上周下跌475元/噸,跌幅2.3%;合肥國家棉花交易中心電子撮合交易9月合同結算價20380元/噸,較上周下跌500元/噸,跌幅2.4%。
據中國棉花網調查,截至7月25日,新疆各發運庫尚有近19萬噸商品棉,預計近期還有近5萬噸陸續入庫,眼下日均發運100車,8月底基本可保證所有商品棉全部發運出疆。今后一個月內地疆棉供應充裕,預計3級新疆棉價跌勢較難在21000元/噸附近止步,繼續弱勢下調的可能性較大。同時,中國棉花網江蘇省調研時了解,當地棉花商業庫存較高,南通、張家港、鹽城等主要倉庫的棉花存量均在1-2萬噸,粗略統計,該省主要倉庫存棉總量在10萬噸以上,其中大部分為新疆棉和外棉,年度末江蘇棉花商業庫存或居高不下,給市場運行帶來較大壓力。另外,近期國內紡織市場持續低迷,銷售狀況未見好轉,河北石家莊某大型服裝廠開始“去庫存、回資金、保運轉”,表明處于紡織鏈終端的服裝企業已不堪重負。有消息稱,山東某大型紡織集團近期將開始新一輪甩貨,勢必會對與之有類比產品的部分廠家帶來重大影響。國內棉花長勢方面,目前全國各主產棉區整體長勢與去年同期持平或略好。棉株正處開花、結鈴盛期,成鈴數量逐漸增多,單產前景樂觀。為保證充分的營養供給,棉農已基本完成打頂工作,病蟲害總體危害較輕。綜上,在本年度末國內棉花供應充裕而紡織行業整體深陷“寒冬”的情況下,若后期天氣正常,近期國內棉市行情預計繼續面臨下行壓力。
受美元指數下跌、熱帶風暴或將對美國得州棉花單產和質量造成不利影響以及新棉簽約量上升等因素提振,國際棉價止跌反彈。7月29日,紐約棉花期貨10月合約結算價102.1美分/磅,較上周上漲2.9美分/磅,漲幅3.0%。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按1%關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23447元/噸,較上周上漲487元/噸,漲幅2.1%;按滑準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23789元/噸,較上周上漲483元/噸,漲幅2.1%。
目前,國際棉價持續反彈動力較弱。從國際環境來看,目前美歐債務危機纏身,國際匯市波動劇烈,大宗商品走勢面臨不確定性。從基本面來看,由于本年度后期供需環境寬松,新年度豐產在望,紡織用棉需求回暖乏力,國際棉價缺乏持續反彈動力。一方面,據近日公布的本年度印度棉花產銷存預測:棉花產量為552.5萬噸,較2月份預測調增22.1萬噸,同比增長9.2%;消費量為401.2萬噸,調減37.4萬噸,同比增幅下調10.4個百分點至12.3%;棉花期末庫存為89.3萬噸,調增42.5萬噸,同比增長22.9%。另一方面,紡織用棉需求脆弱釋放,對棉花市場的拉動作用不明顯。美國普查局數據顯示,今年6月美國國內棉花消費量折合年度用棉總量為77.3萬噸,同比增長1.9%,為過去11個月以來次低水平;7月15-21日的美棉出口周報顯示,2011/12年度美國陸地棉出口凈簽約量為2.37萬噸,較前周增加1.66萬噸,中國簽約量為2.54萬噸,但由于中國棉價持續走低,內外棉價差再度擴大,中國進口需求或將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