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車助株洲建全國首個電動汽車公交城市
中國南車助株洲建全國首個電動汽車公交城市

文章來源:中國南車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1-09-08
9月8日,株洲市“城市公交車電動化三年行動計劃”完成慶祝活動在中國南車株洲所下屬南車時代電動舉行。從2009年開始,株洲市借助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程,提出“城市公交車電動化3年行動計劃”,3年內將城區現有的627輛公交車全部換成純電動或混合動力車。當天上午,株洲市委書記陳君文向株洲公交公司負責人交付了電動汽車象征性金鑰匙,最后一批混合動力電動公交車駛出南車時代電動,就此,株洲市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公交車電動化的城市。
株洲是我國最早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運營的城市之一。2004年10月,便開通了全國第二條、湖南省第一條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運營線。2009年,國家科技部、財政部等四部委聯合下文啟動“十城千輛”計劃,株洲作為全國首批13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從燃油公交車的尾氣治理,到燃氣公交車的引進,再到電動公交車大面積的普及,株洲在探尋一條 “綠色公交”之路,不斷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把株洲打造成生態宜居城市。
2007年,全國最大的電動汽車產業化基地落戶株洲,這是我國第一個集電動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于一體,具備研發、制造和試驗檢測能力的電動汽車專業化制造基地,具有年產電動公交客車整車3000輛、電傳動系統及關鍵零部件1萬套的生產能力,該基地的建成,點燃了株洲的“綠色公交”夢,開啟了株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序幕。
2008年,長株潭城市群被納入國家“兩型”社會建設試驗區,株洲市委市政府順勢而為,積極打造以電動汽車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并把新能源汽車納入該市汽車千億產業集群產業規劃,為促進電動汽車產業化進程,2009年7月3日,株洲市委市政府出臺《株洲市公交車電動化三年行動計劃綱要(2009-2011年)》(以下簡稱《綱要》),全面開啟了“綠色公交”之旅。
該《綱要》的主要目標為,三年內將株洲城區現有的627輛公交車全部換成電動或混合動力車。著力打造“綠色公交”,在全國率先實現城市公交車全部電動化,努力把株洲建設成為全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樣板城市,通過電動公交車的大規模推廣應用,促進電動汽車產業發展,將株洲打造為國內最大的電動汽車專業化研發和制造基地。
根據《綱要》計劃,株洲市加大政策性資金支持力度,財政將給予公交公司購車補貼、貸款貼息、提前處置車輛的損失補助等各項補助6000萬元,分三年拔付。同時,株洲政府通過示范帶動、產業聯盟等形式,加大科研投入、加大汽車人才引進力度,強化電動汽車關鍵技術攻關,探索建立城市電動公交車運營管理和技術保障新模式,全面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體系建設,打造株洲市“綠色公交”運營品牌。
根據《綱要》安排,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株洲市用三年時間將城區公交車分步、分批次全部替換成混合動力公交車(三年置換數量分別是:2009年160輛,2010年260輛,2011年207輛),在運營模式上,先在株洲建設路、新華路的T2與T1兩條主干道上示范營運,取得經驗后將逐步會在其他線路推廣,置換下來的舊公交車將投放到各縣(市)營運。
據了解,經過三年建設,截止到目前,株洲市城區現有的627輛公交車全部被置換成混合動力公交車,運行總里程逾4588萬公里,載客11554萬人次。每年可節油近220萬升,減少二氧化碳等各類有害物質排放14730噸,完全達到了“兩型”社會的要求。老百姓形象地比喻,公交換了“芯”,城市換了“肺”。
同時,由于株洲市電動公交車的良好示范效應和品牌效應,大大加速了電動汽車制造商湖南南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產業化進程,到2011年,中國南車共向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長沙、昆明、臺灣等國內市場投放各類整車超過1600輛以上、占據全國電動公交車整車市場四分之一的份額。提供包括電傳動、充電機系統等關鍵部件2600臺(套)以上,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成為全國技術最為先進、產品最為齊全、綜合配套實力最強的電動汽車研發與制造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