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顆海洋動力環境探測衛星海洋二號交付
我國首顆海洋動力環境探測衛星海洋二號交付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2-03-07
3月2日,我國首顆海洋動力環境探測衛星海洋二號在國防科工局的組織下,由研制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交付給用戶國家海洋局,正式投入使用。
海洋二號衛星具備全天候、全天時、全球連續探測風、浪、流、潮及溫度等海洋動力環境信息的能力。2011年8月16日,海洋二號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在軌測試表明,衛星和星載設備工作穩定,各項功能和性能滿足研制總要求,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投入使用后,海洋二號衛星將在海洋環境監測與預報,資源開發,維護海洋權益及科學研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海洋二號衛星可以連續有效監測風暴潮和巨浪等極端海洋現象,提高海洋災害預警的時效性和有效性;提供識別大洋中的鋒面和中尺度渦的重要大洋漁場信息,為大洋漁業資源開發提供技術保障;衛星獲取的數據能夠有效監測全球海平面變化和極地冰蓋變化,為研究全球氣候變化提供科學依據。
據海洋二號衛星總設計師張慶君介紹,海洋二號衛星通過自主創新,實現了我國衛星遙感能力水平的五大提升。
一是觀測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測高精度8.5厘米,有效波高精度0.5米,風速精度2米/秒,溫度精度1.0K。
二是衛星測定軌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通過星載雙頻GPS、激光角反射器等設備,衛星測軌精度由米級提高到厘米級。
三是成功開展星地高速激光通信試驗,使我國在星地激光高速數據傳輸方面達到國際領先,為衛星光通信技術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是實現了部分關鍵部件自主研制,提升了我國衛星關鍵核心部件自主研發能力的發展。
五是通過采用航天器數字集成設計系統,縮短了生產研制周期,衛星設計、研制生產過程中全面采用數字化技術,有效促進了我國衛星研制生產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此外,海洋二號衛星交付后將與已在軌運行的海洋一號衛星相互配合,分別以微波、光學兩種觀測手段,將海洋動力環境監測與海洋資源探測相結合,構成空間立體監測系統,進一步完善我國海洋立體監測體系,大幅提升我國對地觀測衛星的調查和監測能力。
海洋二號衛星工程是我國民用航天“十一五”重點投資項目,由國防科工局負責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