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2012年試驗性蓄水實施計劃批復
三峽工程2012年試驗性蓄水實施計劃批復

文章來源: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2-09-10
9月8日,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正式下達“關于三峽工程2012年試驗性蓄水實施計劃的批復”,三峽工程2012年175米試驗性蓄水在前期調洪的基礎上開始。
按照批復要求,鑒于9月初長江上游形成5號洪峰,三峽水庫調洪運用,9月7日14時三峽壩前水位為159.88米,考慮近期上游無大范圍持續強降雨過程,三峽水庫可在前期調洪的基礎上開始蓄水,逐步抬升水位,原則上9月30日蓄水位按165.0米控制,10月底或11月份爭取蓄至175.0米。在蓄水過程中,當預報長江干流沙市、蓮花塘站水位將達到警戒水位,或三峽水庫入庫流量達到35000立方米每秒并預報繼續增大時,水庫應按防洪要求進行調度。各階段具體水位控制可根據上下游實時雨水情及其預測、防汛抗旱、航運形勢和重慶市主城區河段泥沙淤積等情況,經防汛抗旱指揮部門同意后適當調整。
根據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實踐及長江上游流域水文情勢的變化特點,為充分發揮三峽工程航運、補水等綜合效益,國家防總要求高度重視下游用水需求。2012年9月10日至9月底,三峽水庫下泄流量不小于10000立方米每秒;10月下泄流量不小于8000立方米每秒;11月~12月下泄流量按葛洲壩下游水位不低于39.0米和三峽電站保證出力對應的流量控制;2013年1~4月,下泄流量不小于6000立方米每秒(同時滿足葛洲壩下游水位不低于39.0米),至5月25日水庫水位逐步降至155.0米,6月10日消落到防洪限制水位,可在水庫消落期開展沖沙調度和生態調度試驗。蓄水和消落期間應控制三峽水庫下泄流量的變動幅度和水庫水位日變幅,保持平穩過渡,以減輕對庫岸和下游河道岸坡穩定及通航安全的影響。
目前,中國三峽集團已做好三峽工程2012年試驗性蓄水的各項準備工作,編制了《三峽工程2012年175米試驗性蓄水監測試驗大綱》,包含機組試驗、泥沙監測、地震監測、水質監測、干流漂浮物清理等方面內容。蓄水期間,中國三峽集團將嚴格執行國家防總下達的批復意見和長江防總下達的調度指令,堅持“科學預測、精心調度、充分利用、服務民生”的原則,充分利用流域水雨情自動測報、預報系統,精心預報,優化實時調度過程,加強信息報送,落實各項預案,加強溝通協調,實現安全、順利蓄水至175米,充分發揮梯級樞紐的防洪抗旱、發電、航運、補水等綜合效益。
今年是三峽工程175米試驗性蓄水的第5年。此前,2011年、2010年三峽水庫均成功實現175米蓄水目標, 2009年蓄至171.43米,2008年蓄至172.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