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油渤海油田綜合施治水竄井見效
中國海油渤海油田綜合施治水竄井見效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2-09-18
9月3日,中國海油渤海綏中36-1油田K26井日產油166噸,持續高產,含水穩定。據悉,這口井曾因生產油層水竄致高含水、產量下降。
綏中36-1油田是1993年投產的老油田,油水關系復雜,部分井含水上升快,原油產量自然遞減快,油井水竄現象嚴重。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下稱天津分公司)深化地質油藏研究,細查水竄層位,找準“病灶”后不是“頭痛醫頭”,而是結合調剖等工藝措施從油井對應的注水井入手開展綜合治理。
K26井是一口調整井,去年3月投產,初期日產油74噸,含水17%。生產中含水上升快,8個月后升至52%。天津分公司的科研人員分析認為,這是生產油層水竄所致。而要治理水竄,先要明確竄入水來自哪里。綜合研究該井地質油藏資料、儲層物性、注采關系等因素,他們發現,生產油層中有一個小層可能存在注水優勢滲流通道,致使這口井對應注水井A8井的注入水竄入該小層。隨即提出對A8井進行調剖的建議,以堵住該小層注水優勢滲流通道。
在各方努力下,今年4月A8井調剖作業成功實施,半個月后K26井降水增油效果顯現:含水逐步下降,產量逐漸上升,含水比作業前下降了25%,日產油量也有較大幅度增長。
調剖注水井提升對應油井產量,是天津分公司治理老油田油井含水上升的實例之一。
近年來,隨著開發的逐步深入,渤海各油田含水普遍上升,地下油水關系越來越復雜,新鉆的一批調整井也面臨潛在水竄風險。
為提升油井產能,天津分公司積極探索水竄井有效治理方法,深入地質油藏精細研究,規模實施調剖等工藝措施,綜合施治,效果較好。
今年,天津分公司計劃在綏中36-1油田實施注水井調剖作業20井次,目前已完成8井次,作業后對應油井含水下降,累計增油超過1.2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