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北京城市照明監控指揮中心投運 達國內一流
國網北京城市照明監控指揮中心投運 達國內一流

文章來源:國家電網公司 發布時間:2013-02-08
2月5日17時46分,北京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監控指揮中心的監測大屏上顯示自然光照度值為30勒克斯,北京城六區的路燈相繼開啟,夜幕下的首都亮了起來,比計劃亮燈時間提前了5分鐘。這標志著具備國內一流水平的北京市城市照明監控指揮中心正式投運。
據城市照明管理中心主任助理白鷺介紹,北京市城市照明監控指揮中心管轄監控北京城市路燈近24萬盞,線路逾6000千米長,直接服務人口1100多萬,服務面積達1385平方千米。市區內的44個公共橋區、109個建筑樓宇的城市景觀照明,也從去年開始正式納入了運行監控范圍。
該系統從2012年11月完成一期改造升級以來,經過3個月的試運行,不斷完善系統功能設計,實現了對北京市城市照明設備運行情況的“全景掌控”;打通了業務咨詢、故障報修等便民服務的“一體通道”;形成了生產巡視、檢修、搶修和保障各環節的“無縫連接”;打造了城市照明各業務信息化數據的“共享平臺”,為全市人民能夠度過一個溫暖、亮堂的春節提供了有力保障。
現有照明監控系統對原有多個業務信息系統及運行環境進行了整合、升級和改造,借助了新興的物聯網技術和可視化展示技術,搭建了一個以城市照明監控系統、生產管理系統、輔助支持系統和可視化展示單元為架構的“三系統一單元”信息化工作平臺。新系統中的各個功能模塊借助可視化技術手段,將城市照明設施運行異常報警、各主要生產業務環節流程走向、資產生命周期預警以及自然條件實時變化等信息,集中展現在大屏幕上,實現對北京城市照明的“全景”監控。
新增加的全球太陽光線追蹤功能模塊,可根據經緯度數據精密計算出全球任一地方的日出日落時間,提高了確定北京地區的自動開關燈時間的精準度。而針對異常天氣,均勻分布在城六區范圍內的58臺“鷹眼”設備,能及時偵測自然光照度變化,隨時準備人性化開啟或關閉城市照明設施,有效保障市民的安全出行和交通的正常運轉。據統計,該系統試運行3個月以來,針對大雪、霧霾等天氣,提前開燈29次,延遲關燈36次。
“精準調壓、精確穩壓,也是新系統的一大亮點。”白鷺說,該系統實現了對城市照明供電電源的運行狀態和節能指標進行監測,并對天安門核心地區華燈進行單燈監測,對重點區域電纜進行防盜監測。“如果天安門的某一盞華燈上有個燈泡壞了,我們的系統都能接到報警,立即生成搶修工單,根據GPS全球定位系統聯系到距離最近的搶修車輛和工作人員趕到現場更換。”這項功能可大大縮短故障恢復時間,為北京市民提供更便捷快速的照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