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集團2013年將實施多項重大工程任務
航天科技集團2013年將實施多項重大工程任務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3-03-01
對于中國航天而言,2013年注定又是一個非常值得期待的年頭。嫦娥落月必將掀起全年繼神十飛天之后的又一航天熱潮,北斗進入了爆發前的短暫沉默期,但這個時期千頭萬緒,千鈞一發,并不輕松。數新年科技看點,還看航天。
嫦娥三號:只爭朝夕忙落月
今年下半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將實施嫦娥三號的發射和軟著陸落月任務。作為兩種探測器的組合體,嫦娥三號將完成國際上首次著陸器和巡視器(月球車)的聯合探測,對月球開展著陸器的就位探測和月球車的巡視探測。
對中國人而言,在地外天體上實現軟著陸史無前例;對世人而言,這也是美國阿波羅計劃結束后重返月球的又一個軟著陸探測器。
嫦娥三號著陸器需要掌握著陸自主導航控制、著陸變推力推進系統、著陸緩沖系統、月面生存熱控系統等關鍵技術,巡視器則需要攻克自主導航巡視、月面生存熱控系統等關鍵技術,具有很高的技術難度。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正樣單機產品的研制和驗收,整個探測器的總裝和綜合測試,電磁兼容性(EMC)測試,著陸器和巡視器的釋放分離試驗,力學試驗等主線方面的工作。”嫦娥三號總設計師孫澤洲介紹說,在嫦娥三號首秀之前,研制人員還將進行熱平衡試驗和熱真空試驗,對關鍵環節進行模式強度測試,并與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聯合開展正樣1:1模飛演練。
可能很多人的心里都會犯點小嘀咕:大戰在即,這么多的試驗、這么滿的“檔期”,如此“折騰”,嫦娥三號這副“身子骨”吃得消嗎?對此,技術人員表示,現在的各項試驗也好、測試也罷,更多的是一種“對話”,更像是在正式執行任務之前進行的各項健康檢查,并不會給嫦娥三號增加負重練習,以確保嫦娥三號會以最佳的狀態、最充沛的體力精力執行此次落月重任。
北斗導航:二期工程再“畫網”
2012年底,在連續三年的密集“織網”之后,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完成,正式向亞太及周邊地區提供連續、穩定的區域導航服務,北斗系統一期工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工程成功進入了一個節點,但北斗團隊卻沒有一刻停歇。在北斗研制團隊的老總們看來,新的一年雖然沒有北斗導航衛星的發射任務,但他們肩上的擔子反而更重、操心的事情反而更多也更為關鍵。如果之前幾年一直在瘋狂“織網”,那么今年北斗團隊思考最多也忙活最多的事情恐怕就是一期“護網”和二期“畫網”。
導航服務對連續性、穩定性、完好性近乎嚴苛的要求,決定了已經建成的北斗區域衛星導航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至關重要。因此,對一期工程在軌衛星的有效管理和用心維護成為北斗研制團隊的一大重任。
“今年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證在軌衛星的安全可靠運行,為我國對外許下的系統安全穩定提供導航服務的鄭重承諾做好保障。”北斗導航衛星總指揮李長江表示,除此之外,該系統還將在原有基礎上布局幾顆備份衛星,以增加系統穩定性。備份星的技術狀態梳理、可靠性提升、元器件更換以及備份星的單機生產等問題也都提上了日程。
同時,按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三步走”的發展規劃,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工作,即二期工程也正式啟動。建設方案需要各方科學規劃、協商確定,關鍵技術攻關需要抓緊突破,每一項工作都是亟待啃下的“硬骨頭”。只有先把二期的“網”畫好了,基礎打牢靠了,才能確保后續工作有條不紊地科學推進。
在北斗導航衛星總設計師謝軍看來,北斗系統一期二期工程(也就是區域系統與全球系統)之間必須要有效銜接,不能割裂,各干各的容易造成大量資源的浪費。而與之并重的則是要讓天上的北斗星座真正“接上地氣兒”,扎扎實實地發揮出衛星導航服務的功效,通過推動衛星應用,讓北斗導航可用、好用,讓國人乃至世人會用、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