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棉價穩定運行 國際棉價小幅反彈
國內棉價穩定運行 國際棉價小幅反彈

文章來源: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3-07-10
7月1-5日當周,儲備棉投放計劃為122.3萬噸,實際成交22.1萬噸,較上周增加4.1萬噸,成交率18.1%,較上周下降14.8個百分點。成交儲備棉平均等級為3.78,平均長度28.08毫米,平均成交價18758元/噸,折328級成交價19183元/噸(公重),較上周下跌35元/噸。截至當周,2013年來儲備棉銷售累計成交總量273.4萬噸,成交比例26.8%。
近期,國家繼續加大儲備棉出庫投放力度,保障棉花供應,國內棉花現貨價格基本穩定。國內紡織市場銷售勢頭減弱,棉紗價格繼續下跌。7月5日,32支純棉普梳紗報價25880元/噸,較上周下跌20元/噸,跌幅0.1%,同比上漲480元/噸,漲幅1.9%;滌綸短纖報價9890元/噸,較上周下跌10元/噸,跌幅0.1%,同比上漲130元/噸,漲幅1.3%。內地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19246元/噸,較上周下跌19元/噸,跌幅0.1%,同比上漲797元/噸,漲幅4.3%;新疆標準級皮棉銷售均價19504元/噸,與上周持平,同比上漲753元/噸,漲幅4%。鄭州棉花期貨9月合約結算價20860元/噸,較上周上漲420元/噸,漲幅2.1%,同比上漲2170元/噸,漲幅11.6%;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電子撮合交易9月合同均價19332元/噸,較上周上漲462元/噸,漲幅2.4%,同比上漲695元/噸,漲幅3.7%。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6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創近4個月低點。分解來看,新訂單指數50.4%,環比下降1.4個百分點;生產量指數52.0%,環比下降1.3個百分點。訂單不足是影響工業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工業企業壓縮產能、消化現有庫存,對原材料需求減弱,6月份PMI采購量指數自2012年10月以來首次跌破50%榮枯線,購進價格指數連續3個月處于萎縮區間,預示6月份出廠價格(PPI)降幅可能擴大,企業盈利情況不容樂觀。基本面,下游紡織業淡季特征明顯,企業現有訂單尚不能滿足7月份排產需要,且出口利潤受到人民幣升值侵蝕。相關部門繼續加大儲備棉投放力度,單周成交22.1萬噸再創新高,其中進口棉成交8.9萬噸,占比40.3%,仍是成交主體;2012年度國產棉成交8.2萬噸,創4月份以來單周最高水平,占比37.1%,較上周提高21個百分點;2011年度國產棉成交5萬噸,占比22.6%。綜上,紡織終端有效需求有限,儲備棉供應充足,預計國內棉價維持穩中偏弱走勢。
美國非農就業及制造業數據好于預期,美棉出口裝運量小幅回升,據美國農業部(USDA)數據,截至6月27日的一周內,美國2012/13年度陸地棉出口裝運4.5萬噸,較前周增加50.3%,支撐國際棉價小幅反彈。7月5日,紐約棉花期貨10月合約結算價86.43美分/磅,較上周上漲0.8美分/磅,漲幅1%。代表進口棉中國主港到岸均價的國際棉花指數(M)按1%關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4809元/噸,較上周上漲456元/噸,漲幅3.2%,低于國內市場4437元/噸,價差較上周減少475元/噸;按滑準稅計算,折人民幣進口成本15665元/噸,較上周上漲331元/噸,漲幅2.2%,低于國內市場3581元/噸,價差較上周減少350元/噸。
美國經濟數據表現繼續影響市場。數據顯示,6月份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PMI)指數為50.9%,重返50%榮枯線上方,制造業活動溫和擴張;非農就業人數增長19.5萬人,好于增長16.5萬人的預期水平,失業率維持在7.6%。以上經濟數據表現相對良好,強化投資者對美聯儲在年內收緊貨幣政策的預期,美元指數漲至近三年高位。而新興經濟體作為商品市場重要的購買力量,延續經濟減速態勢,6月份匯豐新興市場制造業產出指數為49.5%,是2012年10月以來首次跌破50%榮枯線。新興國家實體經濟產出下降,對大宗商品需求放緩,商品市場承壓運行。基本面,臨近年度末期,美棉出口裝運有所加快,但簽約保持清淡。美國農業部(USDA)最新發布的美棉出口周報顯示,6月21-27日一周,美棉本年度凈簽約量0.8萬噸,較前周減少39.4%,較近四周均值減少66.5%,降至本年度內低位;裝運量4.5萬噸,較前周增加50.3%,較近四周均值減少5.2%。當前,美國新棉長勢總體正常,據美國農業部每周作物生長報告,截至6月30日當周,美國棉花生長優良率為47%,與去年同期持平。綜上,商品市場難擺脫強勢美元影響,紡織廠消費買盤力量微弱,預計國際棉價反彈空間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