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雷達完成青島滸苔災害應急響應任務
航天雷達完成青島滸苔災害應急響應任務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3-07-22
日前,由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以下簡稱23所)研制的機載海洋監視及成像雷達圓滿完成青島外海滸苔災害應急響應監測任務,不僅助力了國家海洋事業,并且也為其進一步拓寬海洋環境監視監測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本次任務是受中國海洋局北海分局委托所執行,主要根據中國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監測情況,即青島附近海域滸苔爆發性生長,已達到《青島市海洋大型藻類災害應急處置工作預案》中的三級災害預警標準的實際,積極響應海洋局北海分局黃海滸苔災害應急監視監測和預測工作而采取的行動。在執行任務中,該款雷達快速得到高分辨廣域監測圖像,為滸苔發展趨勢的評估提供了有力支撐。
青島滸苔災害自從2008年起已經連續6年威脅青島及附近海域環境。北海海監多年來依靠衛星、艦船、飛機等多種手段對滸苔災害進行監測,相比較而言飛機監測具有機動性好、響應迅速的特點,但是目前的監測手段主要依靠相機取證或肉眼觀測,通過邊觀察邊記錄的方式掌握海面滸苔的分布情況。這種基于光學的觀測方式只能粗略了解較近距離的滸苔狀況,觀測面積也十分有限。同時此方式受飛機飛行高度、海面大霧以及能見度等影響較大,觀測區域小,效率低,也不能準確地對滸苔位置進行定位,效果一直不理想。這次使用雷達設備利用高分辨率成像原理進行滸苔監測,是北海海監首次大膽的有益嘗試。
該雷達設備利用平臺的運動,采用信號處理的方式合成大孔徑天線,實現高分辨率成像,具有分辨率高,能全天時、全天候工作的特點,具有光學傳感器不可替代的優越性。目前,雷達成像的應用領域非常廣闊,它不僅應用在航空遙感測量、衛星海陸觀測、航空航天偵察等軍事領域,并且在海洋岸線侵蝕的監視監測、海洋湖泊的水華、滸苔、赤潮等環境災害的監視監測、海面溢油的監測、海洋生態養殖區分布的監測、海冰的發展趨勢的監視監測和地震火災等自然災害后的環境地貌的變化監測等民用領域也大有前景。
23所多款機載雷達設備已經在海洋環境監測、海島環境保護、區域建設用海等多個領域得到應用和取得成果,如機載海洋監視及成像雷達對山東半島附近多個海島及周邊海域養殖區進行了監測,為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提供了大量有效數據;對山東幾個重點地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定點監測,為海洋局提供了可識別的圖像數據;為中科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中心研制的XSAR重點應用于對自然災害的監測與評估以及快速響應突發性的環境災害事件等方面,也將在諸如自然環境監測、災后重建評估等應用方面發揮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