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3-11-11
霧霾帶來的環境壓力讓今冬的天然氣供應產生了百億立方米的缺口,國家發改委11月2日、3日連發兩則通知,要求油氣生產企業增加供應。作為國內主要的天然氣供應企業之一,中國海油未雨綢繆、超前計劃、全力以赴,挖掘多氣源潛力,與國企同行合力擔起保障供應之責。
中國海油要求天然氣生產、運輸和貿易各業務板塊緊密協作,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開拓氣源、穩產增產。各業務單元要加強安全檢查,落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深入排查油氣田和輸油氣管道安全隱患,確保安全平穩運行。
中國海油要求,天然氣生產企業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開足馬力多產氣,增加供給,要加大勘探開發力度,發現更多儲量。各LNG(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要充分發揮保供調峰作用,努力增加供給,在落實長期協議的基礎上,力爭鎖定更多現貨資源。管網公司要加速管網建設,強化管線巡查和檢修,確保管網輸送安全暢通。
去年冬天以來,全國持續出現大范圍霧霾天氣,天然氣作為優質清潔能源,成為治霾的重要手段。隨著今年6月份大氣治理“國十條”的頒布,各地紛紛推進煤改氣、油改氣計劃,國內天然氣需求開始爆炸式增長。
今年前三季度,國內天然氣表觀消費增長13.5%,明顯高于9.2%的產量增速。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近期召開的2013年天然氣迎峰度冬供應保障協調會上表示,今年,國內天然氣需求至少1920億立方米,資源供應最多1700億立方米,供需缺口達220億立方米。
除供應缺口外,國內天然氣調峰能力不足也是誘發“氣荒”的重要因素。在我國用氣結構中,民用、公共服務占45%,冬季超過50%,但國內儲氣調峰能力只有2%,遠低于國外的10%~15%,加強儲備調峰能力建設是重中之重。
為了應對今冬嚴峻的氣荒局面,發改委、國家能源局本月初連發兩份通知,要求油氣生產企業保持在產氣田高負荷生產,加快新區塊投產進度,加強與資源國銜接協商,盡可能增加天然氣進口。同時,發改委、國家能源局還要求,各地要多渠道籌措資源、增加天然氣市場供應,切實落實“煤改氣”項目的氣源和供氣合同。
目前,中國海油海上和陸地、常規和非常規氣田均開足馬力,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努力增加產能。在穩定和增加常規天然氣產能的同時,中國海油正加速推進深水天然氣資源以及頁巖氣、煤層氣和致密氣等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努力推動煤制天然氣項目加速實施。
上月底,年接收能力350萬噸的珠海LNG投產。作為中國最大的LNG供應商,中國海油已經在沿海需求最旺盛的地區建成了5座LNG接收站,形成了2130萬噸/年的接收能力。我國首個浮式LNG項目——天津浮式LNG接收站的建設和調試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中國海油正加速推進,力爭盡快安全高效接氣,增加對華北地區特別是京津冀的天然氣供應。
國家和社會對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強烈需求,對中國海油既是巨大的挑戰,也是加快發展的有利契機,中國海油要求廣大干部員工強化責任意識,全力保障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