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飛控試驗隊護航嫦娥三號完成首次中途修正
航天科技飛控試驗隊護航嫦娥三號完成首次中途修正

文章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3-12-04
12月2日15點50分,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實施了地月轉移軌道的首次中途修正。
據了解,能夠精確實施軌道修正,是確保嫦娥三號準確實施近月制動、順利抵達環月軌道的重要控制程序。在38萬公里的奔月旅程中,因為受到入軌偏差、宇宙環境等因素影響,嫦娥三號探測器需要擇機實施軌道中途修正,校正航向。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負責的探測器系統經過分析計算,與測控系統研究確定了嫦娥三號中途修正的控制策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成功向探測器注入控制參數,啟動探測器助推器,順利實施了首次中途修正,并圓滿達到預定目標。
由于發射階段嫦娥三號探測器的入軌精度很高,因此,中途修正除了發揮校正航向的作用之余,還肩負著驗證探測器控制與推進分系統及助推發動機的工作性能的職責。驗證結果將為嫦娥三號后續的近月制動、動力下降等飛行任務奠定基礎。
在落月之前,嫦娥三號共需要通過包括軌道修正、減速制動和繞月變軌在內的3個關鍵環節的“考核”。在地月轉移軌道,嫦娥三號飛行大約5天時間,期間要根據飛行情況進行數次軌道修正;當嫦娥三號到達距月球200公里的位置時,需要進行減速制動,從而被月球引力捕獲,成為繞月飛行的衛星;第一次近月制動,將使嫦娥三號進入100公里的環月圓軌道,運行4天以后,再通過變軌進入15公里×100公里的橢圓軌道,再過4天以后,嫦娥三號將從高度約15公里的近月點開始動力下降。
飛控試驗隊按照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許達哲提出的認真做好預案,把好飛控過程中的“操作關、判讀關、程序關”等要求,堅守各自的崗位,實時監測、判讀嫦娥三號探測器各系統、單機的工作情況,確保奔月期間的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從12月1日早上8點第一批飛控試驗隊員到崗,直到12月2日晚上10點嫦娥三號飛出遙測弧段,很多試驗隊員都持續工作了30多個小時。大家紛紛表示,“很累,但看到嫦娥三號進展一切順利又很興奮。”“一定會完成好自己崗位的工作,為嫦娥三號奔月保駕護航。”
據悉,嫦娥三號于12月2日1點30分發射升空后,成功進入近地點高度約210公里、遠地點高度約37萬公里的橢圓形地月轉移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