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4-01-10
1月5日,墾利3-2中心平臺順利完成浮托作業,這是渤海油田首次在冬季開展浮托作業。自此,中國海油開始邁進“全天候”浮托作業時代。
與傳統的吊裝法不同,浮托法不使用浮吊,而是以駁船裝載組塊駛入導管架之間,利用駁船壓載下沉將組塊就位于導管架之上,其技術含量高、風險大,對天氣、海況要求苛刻。以往,渤海開展浮托作業往往選擇4月到10月間,以利用較好的天氣和海況條件規避作業風險。
這兩年,趕上工程建設高峰期,密集的工作量讓有限的船舶、人力等作業資源吃緊。出于削峰填谷的需要,項目組大膽論證冬季浮托。
冬季浮托,氣候窗難得。拖航和浮托作業要求風速、浪高在兩到三天的時間內保持穩定、符合作業要求。項目組匯總統計了近幾年萊州灣海域冬季氣候情況,同時跟蹤中央氣象臺和澳大利亞氣象臺的氣象展望,找到了難得的氣候窗。
為了控制風險,在作業實施前,項目組會同海油工程公司組織召開多次技術方案專家審查會,做好施工前的技術方案和施工應急預案,提前鎖定好駁船避風錨地,并把責任落實到人。現場人員則對海況和整個作業過程進行全方位監測。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項目組還對導管架、組塊的部分結構桿件以及駁船“海洋石油228”護舷進行結構加強,以應對可能的惡劣環境條件。
萬事俱備,元旦那天,等來了工程技術人員心儀的“東風”。1月1日下午,“海洋石油228”載著平臺組塊離開黃島建造場地。
1月5日14時25分,墾利3-2中心組塊精準地坐落在導管架上。
15時整,載荷轉移完成。
15時12分,“海洋石油228”退出。
這次,從駁船“海洋石油228”開始拋錨就位到順利退出導管架槽口,僅用20個小時就完成了進船、載荷轉移、退船等工作,創造了中國海油浮托安裝用時最短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