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4-06-03
截至今年5月中旬,中國海油渤海南部海域兩個邊際油田——渤中34-3/5投產7年來累計生產輕質原油突破100萬立方米,以最少的投資、最簡易的工程設施實現了邊際油田的低成本高效開發。
2005年,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創新開發模式,提出既要油藏“西瓜”,也要油藏“芝麻”。作為“芝麻”油藏的代表,渤中34-3/5油田率先吃起了“螃蟹”。公司依托臨近的34-2/4在生產油田的現有設施,因地制宜開發出一系列新技術,成功實現商業開采。
首創無常規平臺“三一”開發模式。“三一”是指一個井口保護架、一條海底電纜和一條海底管線,依托34-2/4油田群現有設施進行聯合開發。兩油田總投資僅為常規平臺建設費用的1/5,項目投產半年后就收回了成本。
在渤海首先運用“一井雙泵”技術,成功實現產能接替。技術人員在一口油井的不同深度安裝了兩套電潛泵機組,有效解決了生產過程中因地層壓力下降導致液面“不夠抽”的問題,實現了產能接替。
開創“一拖二”控制模式。2012年油田綜合調整后井口數增至4口,僅僅依靠原有的兩根海纜已無法實現同時生產。2013年,油田開創“一拖二”控制模式,通過兩臺控制柜對四口油井的電潛泵進行控制,及時釋放了產量。如今,這套技術已升級為“一拖三”、“一拖四”,大幅降低了開發成本,提升了油田開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