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預知和戰略伙伴共同規避市場風險 武鋼廣泛建立礦石進口和中轉基地
提前預知和戰略伙伴共同規避市場風險 武鋼廣泛建立礦石進口和中轉基地

文章來源: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4-10-27
提前預知和戰略伙伴共同規避市場風險
武鋼廣泛建立礦石進口和中轉基地
10月20日,第四屆中國鋼鐵原料國際研討會在上海舉行。武鋼未雨綢繆,建立廣泛的國外鐵礦石基地和礦石港口中轉基地,規避市場風險的作法受到與會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
隨著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和原料資源緊張,礦石的缺乏和運輸成為制約鋼鐵生產的瓶頸。武鋼近年進口礦石達到80%,今年進口礦石逾千萬噸。預計,明年的進口礦石還要增加。
通過對國內國際鋼鐵工業發展狀況的調查分析,武鋼早在前幾年就開始謀求與國外礦石公司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并且以合資開發鐵礦和鑒定長期供貨協議等形式將伙伴關系固定下來。去年8月,武鋼與澳大利亞力拓集團簽訂了為期20余年、每年供應鐵礦300萬噸的協議。今年9月,武鋼又與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簽訂了合營開發鐵礦的協議,合營期限25年,每年供應武鋼礦石350萬噸。
此外,武鋼還與南非、巴西、加拿大等國的公司簽訂了5年以上的長期供礦協議。這些協議,既讓武鋼手中有“糧”生產不“荒”,又降低了礦石的采購成本。
礦石越缺乏,運輸越緊張,這似乎成為一種定律。武鋼地處中原腹地,進口礦全靠江海聯運。上世紀90年代初,武鋼就與我國最大的礦石中轉港口北侖港建立了投資合作關系。近年,武鋼又分別與南通港、上海港、鎮江港、張家港簽訂長期戰略協議;今年5月,山東日照港又成為武鋼的合作伙伴,預計年底礦石中轉量達30萬噸以上。
武鋼的市場預知行為和發展戰略,使得這些港口對武鋼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在礦石供應緊張的情況下優先安排武鋼礦石中轉。
物供公司經理陳先文代表武鋼在會上作專題發言,并與有關專家就如何確保鋼鐵原料供應作了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