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 發布時間:2004-11-29
武漢長江隧道正式開工建設
11月28日,由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所屬中鐵隧道集團聯合體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武漢長江隧道舉行隆重開工儀式,標志著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隧”的武漢長江隧道工程正式開始建設。
武漢長江隧道是國家批準立項、武漢“十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位于武漢長江一橋、二橋之間,設計為雙向四車道,長3630米,車道寬3.5米,隧道凈高4.5米,車速每小時50公里。隧道建成后可有效減輕武漢交通壓力,改善中心城區交通環境,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武漢經濟騰飛。
武漢長江隧道工程是穿越長江的首座公路隧道,也是國內采用大斷面復合式泥水盾構機首次穿越長江修建交通隧道,將獨頭連續穿越長江5049單線延米,在國內尚屬首次;加上穿越長江底部1310米粉細砂層,地下水與江水有著密切的水力聯系通道,施工難度國內罕見。
針對這些難題,聯合體成員中鐵隧道集團、鐵道第四勘察設計院、武漢市市政建設集團、武漢市城市規劃院、奧地利D2咨詢公司集中了盾構設計施工咨詢等方面優秀人才,為工程建設做了大量和詳細的準備工作,多次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共同參加工程研究論證,決定選用具有高性能的復合式泥水盾構機施工。
為防止出現高壓滲水問題,聯合體將采取嚴格控制切口水壓波動范圍,控制同步注漿壓力等掘進參數,采用最新防水接縫技術,提高隧道抗透水性能。掘進到江中段時,將全過程采用特殊測深儀進行江底高精度水深監測,注意江底土層厚度變化,充分利用監測結果指導盾構正常掘進。
在軟硬不均地層條件下掘進是個難題,聯合體將采用激光自動導向系統,配合人工測量,保持盾構機姿態和隧道線型控制,并借鑒重慶長江隧道、“西氣東輸”城陵磯長江隧道、廣州地鐵施工經驗,以刀具組合的合理配置達到減輕刀具磨損、減少刀具更換次數。施工中設置了監測裝置,能夠及時掌握刀具磨損情況。
工程建設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充分考慮了火災、地震、人防、沉船、拋錨、爆炸等各種特殊性因素。設計充分考慮了長江三百年一遇洪水水位以及使用期內洪水對河床的影響,按照六級人防抗力設計,使用年限為一百年。
有關專家介紹,由于諸多的特殊性、復雜性,武漢長江隧道實行信息化施工,進行動態管理,并在國內隧道建設和運營方面實現多方面技術創新,并將為目前正在規劃或籌建的長江沿岸城市長江隧道建設提供諸多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