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做保護“外衣”
中冶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做保護“外衣”

文章來源:中國冶金建設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5-05-16
中冶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做保護“外衣”
由中冶集團十八冶承建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項目——重慶涪陵白鶴梁題刻原址水下保護穹罩體鋼結構工程,日前順利竣工,它為長江三峽庫區水位達到設計高程之前保護這個被稱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做出了貢獻。
重慶涪陵白鶴梁題刻,1988年經國務院確定為長江三峽唯一的國家級重點文物。它位于重慶涪陵區城北長江江心中的一塊長約1600米、寬約16米的石梁上。石梁上面,不但留下了歷代名人雅士30000多字的真跡,更為珍貴的是從唐代中期開始雕刻的20尾石魚、分別記錄了1200多年中的72個枯水年份的水位變化情況,是迄今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具有重大的史學和水文學價值。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完全建成后,白鶴梁題刻將永久地淹沒于30米的深水中。
重慶涪陵白鶴梁題刻原址水下保護工程,設計意圖是用一個大型的鋼結構穹罩體將整個原址罩住,穹罩體內部注入清水,形成一個水底文物原址博物館,永久性地保護這一珍貴的文物。
中冶集團十八冶承建的穹罩體鋼結構工程,是整個工程的難點和重點,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竣工日近,工程必須搶在今年長江汛期到來之前建成。接此工程任務后,十八冶立即組織精兵強將,采用工廠制作、實驗、現場組裝的方法,在業主確定的工期內順利完成了施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