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期待— 浙江LNG項目見聞之一
浙江在期待— 浙江LNG項目見聞之一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發布時間:2005-09-23
浙江在期待——浙江LNG項目見聞之一
中海浙江寧波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在寧波中山西路新興大酒店的10至11層辦公。走進公司總經理朱聞達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浙江LNG接收站的示意圖。一座可以停靠8萬至16.5萬立方米LNG運輸船舶的單泊位接卸碼頭,幾座巨大的LNG容罐,映襯著藍天碧海,格外壯觀。
2004年3月10日,中國海油與浙江省簽訂了浙江LNG項目合作協議。按照規劃,浙江LNG由接收站項目(包括碼頭)、輸氣干線項目、配套LNG電廠項目三部分組成。其中,接收站項目位于北侖中宅,項目一期建設規模300萬噸/年,二期擴建到600萬噸/年。2004年8月,項目預可研報告通過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的專家批準。2005年1月25日,中海浙江寧波液化天然氣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負責接收站項目的建設和運營。股東三方分別為中海石油天然氣及發電有限公司(51%股份)、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29%股份)、寧波市電力開發公司(20%股份),一期總投資約49億元人民幣。
那么,作為中國海油東南沿海大氣脈的四大布點之一,浙江LNG的進展如何?朱聞達告訴記者,目前,項目各項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可研報告即將交由股東大會批準,接收站預計10月就可以破土動工。進展令人鼓舞,但朱聞達最擔心的,卻是LNG項目所面臨的風險與挑戰:
“LNG是典型的鏈條式產業,從LNG資源到運輸到工程建設到最終用戶,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和價值鏈條。鏈條上的每個環節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關各方只有通過嚴密的、符合產業慣例的商務安排,才能實現長期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贏目標。其中,一個環節的斷鏈,就可能引起全盤崩潰。因此,必須同步研究、同步建設、同步投產,任務相當艱巨。”
對此,記者從項目公司的一次配合GSA(天然氣銷售)談判相關專題研究會上就領略了一二。會議的主題之一是項目總體調峰方案研究。調峰,是由天然氣用戶用氣量的季節差異引起的,旺季時氣量不足,枯季時氣量富余,而用戶往往只強調LNG接收站要滿足峰荷需求,認為增加儲罐就能解決問題,但由此造成的運營成本的增加是接收站無法承受的。就此問題,來自“浙江能源”的項目公司副總經理傅小森提出了指導意見:“客觀地說,LNG的各個環節都具有調峰能力,我們的任務是說服各方在考慮自身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挖掘各自的調峰潛力,探討技術可行性、投資變化以及對氣價的影響等等,拿出具體的優化方案。”
在這一思路下,工程部、市場部、資源運輸部、財務部的人員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從中不難體會,LNG商務談判的確是智慧和心態的博弈。市場部經理陸建忠,在經過一輪輪談判的歷練后,對LNG頗有點上癮的感覺:“商務談判的前提是各家都要熟悉LNG的游戲規則,各家要站在他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把這個想明白了,談判就不會漫無邊際,各家就能找到最終的平衡。我的體會是,別心急,一定要循序漸進地來……”
在商務談判開展的同時,工程設計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5月至8月,工程部的五位同志赴“東京瓦斯”參加FEED(前端設計)工作。在那里,他們看到了世界最大的LNG接收站,見識了世界一流LNG運營商的實力。儀表控制經理董傳紅說:“接收站儲罐的三個核心技術———大容罐預應力技術、鎳九鋼技術、整體低溫技術,人家都牢牢地握在手里;冷能的綜合利用,人家已大規模地展開,而我們才剛剛起步。在“東京瓦斯”,每個接收站都設有演示室,向參觀者介紹LNG常識。站外一兩百米就有民居,人們知道LNG是清潔環保能源,接收站的安全系數也非常高,而在國內,不少人對LNG還存在誤解。”
令人欣慰的是,地方政府對LNG的認知程度正在日漸提高。今年6月,項目公司組織省、市、區政府有關人員先后訪問了法國、澳大利亞、日本三國,考察LNG產業的發展狀況,以期為項目推進锳開道路,為浙江LNG的發展做出更富戰略性的安排。
而在寧波走馬觀花幾日,筆者也深深感受到LNG對浙江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深遠意義。在寧波周邊,就有日新月異的大榭經濟開發區,有接卸能力可與荷蘭鹿特丹媲美的北侖港……聯想到浙江省不足10%的能源自給率,引進LNG無疑可以緩解發展之“渴”。同時,LNG又是優質、清潔、高效、方便的綠色能源,將為浙江建設生態大省做出積極貢獻。
項目公司的高級行政助理郁俏琰是寧波本地人。她說:“現在,我爸爸也能用寧波口音說出‘L-N-G’三個字了,他總愛對鄰居朋友們講女兒在浙江LNG項目工作。而我,也為能在中國海油工作而感到幸運。我盼望著接收站早日竣工,第一艘LNG船能夠如約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