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央視國際網 發布時間:2005-12-16
中哈原油管道建成投產
CCTV.com消息(新聞聯播):北京時間12月15日下午3點,哈薩克斯坦當地時間下午1點,中哈原油管道正式投產。中國政府特使、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代表中國政府致辭祝賀。
在投產儀式上,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巴耶夫啟動油泵。他表示雙方在石油領域的合作是“中哈合作的典范”。
哈薩克斯坦總統 納扎巴耶夫:我相信我們下一步還要合作建立天然氣管道和石油二期管道。
中哈石油管道西起哈薩克斯坦的阿塔蘇,東到中國的阿拉山口,全長962.2公里,一期設計輸油能力為每年1000萬噸。
中國石油集團和哈薩克斯坦國家油氣公司各占50%股份,工程于2004年9月開工建設。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張國寶:(這個項目)能在短短10個月建成,正是向世人展示了石油人、中國管道工程建設的高超技術。
記者:中哈原油管道是中國第一條跨國輸油管道,而對于哈薩克斯坦來說是第一條不經過第三國而與市場直接連接的管道。它的建成投產,標志著中哈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進入新的時期,對促進兩國經濟發展和哈實現石油出口多元化都有重要意義。
背景資料:
中哈原油管道由中國石油集團和哈薩克斯坦國家油氣公司共同投資,雙方各占50%股份。管道西起哈薩克斯坦境內阿塔蘇,東至中國境內阿拉山口,全長962.2公里,一期設計輸油能力每年1000萬噸,2004年9月28日開工建設。哈薩克斯坦國家建筑公司(KCC)和中國石油集團所屬管道局承擔了施工任務。中哈雙方建設者團結合作,克服了冬季施工、沼澤地施工等重重困難,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實際施工不到10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工程任務,并實現了一次投油成功。中哈雙方建設者把中哈原油管道建成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優質工程,建成了兩國人民的友誼工程,建成了與沿線生態環境相和諧的綠色工程。
中哈原油管道是哈薩克斯坦第一條不經過第三國而與市場直接相連的管道,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跨國長輸管道。中哈原油管道建成投產,標志著中哈兩國在能源領域的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對促進中哈兩國的經濟發展,對哈薩克斯坦實現石油出口多元化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石油集團自1997年進入哈薩克斯坦開展油氣合作以來,共獲得阿克糾賓、北布扎齊、KAM、ADM四個油田的開發項目和2個勘探項目,累計項目投資超過26億美元。2005年10月26日,中國石油集團又以41.8億美元全額收購了哈薩克斯坦PK石油公司,在哈將形成每年2000萬噸原油生產規模。
中國石油集團以其獨特的自有技術,為哈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中哈長城鉆井公司運用中方特有技術,解決了肯基亞克鹽下巨厚鹽膏層的鉆井技術難題,極大地提高了鉆井速度和鉆井成功率,并將肯基亞克鹽下油田單井日產量由60噸提高到500至800噸,使鹽下油田20多年前的開發夢想變成了現實。
中國石油集團在搞好石油合作的同時,還為哈薩克斯坦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中油阿克糾賓油氣股份公司中方員工僅120人,雇傭當地員工7600多人。中國石油集團在哈項目累計為當地創造就業機會2萬多人,累計向哈國政府上繳稅費超過6億美元,成為在哈薩克斯坦原油增產最快和上繳稅費最多的外國石油公司。中國石油集團還通過捐助醫療設施、捐資助學等多種方式,累計向哈國提供社會公益贊助2000多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