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條時速200公里電氣化客貨共線鐵路貫通
我國首條時速200公里電氣化客貨共線鐵路貫通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 發布時間:2006-06-23
我國首條時速200公里電氣化客貨共線鐵路浙贛線貫通
始建于1937年、已是70歲“高齡”的浙贛鐵路,隨著200公里電氣化提速改造工程浙江段于6月16日貫通,全面實現“返老還童”。
全長916.067公里的浙贛鐵路,東起浙江杭州市,西至湖南的株洲市,是連接東南沿海與西南腹地的交通大動脈。它也成為長江以南最重要、最繁忙的東西向鐵路大干線。
然而,70年時光荏苒、滄桑巨變,惟有這條長三角與泛珠三角間最快捷的通道,仍然“任勞任怨”地匍匐在浙、贛、湘三省大地上。加之沿線轉彎多、坡度大,“年大體弱”的浙贛鐵路,再也難以承載中國改革發展“高速列車”的沉重負荷。2003年12月,總投資達百億元的浙贛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正式開工,成為我國第一條時速200公里電氣化客貨共線的鐵路,也成為鐵路第六次大提速的標志性工程。
中鐵十一局集團公司承建的浙贛鐵路電氣化改造工程第5標段,全長14.138公里。主要工程量有浦江車站、站場、220多萬立方米的路基土石方,以及涵洞81座,隧道3座,大中小橋各一座,中間站一座。按說這里既無跨越激流險灘的大橋,也無地質復雜的隧道,但是,設計時速為200公里的電氣化改造提速工程,要求之嚴、標準之高、技術之精,卻是目前為止任何一條鐵路都無法比肩的。為此,十一局集團公司一上場,就按照新標準、新要求,制定了數十萬字的管理、質量技術等方方面面的文件規定以及操作性極強的規章制度,并建立了相應的監督機制。工程施工實行微機化、網絡化管理,使工序的銜接、質量的監控、施工的進度等等,始終處在程序化、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的嚴密體系的控制之下。對場站、路基、路塹等工程項目,以高標準的土工結構物的全新概念進行施工,設置用級配碎石作為填筑料,用填土壓實密度和土力學性質的雙指標作為控制參數,達到高標準的填筑質量,有效地控制了工后沉降,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不均勻沉降引起的變形現象。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十一局集團項目部先后兩次抱回了由建設單位頒發的工程質量、安全、進度綜合優勝獎杯和優秀項目經理獎牌。
據上海鐵路局有關領導介紹:線路改造全線竣工為列車提速打下基礎,隨著今年10月間電氣化工程的開通,列車時速將提升到200公里。屆時,南昌至上海的運行時間將由目前的10多個小時縮短為5個多小時,到杭州、長沙則只需4個多小時,旅客出行將更加快捷便利。浙贛鐵路的提速改造,對加強東西部之間的聯系,縮小東西部差距,促進沿線及相關地區的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和鐵路跨越式發展戰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華東、華中、華南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