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新華網 發布時間:2006-10-27
三峽水庫成功實現156米蓄水目標
新華網三峽工地10月27日電 (記者 戴勁松 俞儉 魏夢佳)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總經理李永安27日9時50分在三峽總公司工程建設部宣布,三峽水庫成功實現156米蓄水目標。
在這一歷史性時刻,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中心的電子屏幕上顯示:“三峽壩前水位155.38米,入庫流量每秒15000立方米,三峽電站發電出力為980萬千瓦。”
根據國家防總和長江防總批復意見,三峽水庫自9月20日22時開始蓄水,起蓄水位135.5米,歷時近37天。這也是三峽工程自2003年6月首次蓄水成庫后再次大幅抬升水位。
三峽水利樞紐梯級調度中心主任袁杰分析說:“水庫運行都要有適度調節空間,根據上游來水實際情況,不是一步到位蓄水至156米水位,而留有少量庫容,主要是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三峽工程效益,避免后期可能因來水超過發電用水量而造成大量棄水。”
由于今年長江來水較歷史同期偏枯,9月下旬到10月下旬三峽水庫日平均入庫流量僅為多年平均值的五到六成,蓄水進度緩慢,水位平均每天抬升0.55米左右,平均每天蓄水2.8億立方米左右。37天內,水庫水位累計抬升19.89米,累計蓄水約105億立方米。
李永安說,綜合考慮氣候異常、來水偏少等多種因素,三峽水庫此次蓄水統籌兼顧各方利益,實施科學調度,既考慮長江防汛要求,也考慮沿江抗旱要求,以及中下游工農業和生活用水需要。
三峽工程共分三期建設,為配合工程進度,水庫按135米、156米和175米分期蓄水。“蓄水156米高程,意味著三峽工程將由圍堰擋水發電期轉入水庫初期運行期,比初步設計提前了一年。”李永安表示,“這在三峽工程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10月26日16時,三峽壩前水位達到155.07米,蓄水水位比9月20日的起蓄水位累計提高19.57米。據中國三峽總公司最新消息,三峽水庫蓄水到156米的目標可望在27日實現。按照國家防總和長江防總批復,9月20日22時,三峽水庫開始從135.5米水位向156米水位蓄水,蓄水時間已達一個多月。
10月18日8時,三峽左岸電站14臺巨型機組首次全部實現滿負荷發電,每臺機組發電能力可達到額定的70萬千瓦。初期運行期,三峽電站年發電量預計相當于一個半北京市的年社會用電量。
據悉,提前一年蓄水至156米高程后,三峽電站將比原計劃多發電78.50億千瓦時,中國南方受電的15個省(市、區)將因此受益。
同時,三峽工程將發揮更大的航運效益。自三峽壩址三斗坪以上,航道改善里程將達到570公里,比135米蓄水高程延伸140公里左右,重慶長壽以下的涪陵、萬州等港口水深條件將大為改善,成為深水良港。
156米蓄水完成后,三峽水庫將具有防洪庫容110億立方米。李永安說:“這一庫容將長江中下游的防洪標準提高到了百年一遇,人們期盼已久的長江中下游防洪體系初步形成,沿江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經濟社會發展將更有安全保障。”
按照建設進程安排,在未來兩年多時間內,三峽工程的施工任務主要包括右岸電站建設、雙線五級船閘完建、地下電站建設和升船機建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