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國電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7-09-30
9月26日10點26分,隨著吉林通榆國家特許權風電項目L16線A083號風電機組的順利并網發電,中國國電集團公司所屬全資企業龍源電力集團公司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00.058萬千瓦,成為我國首家風電裝機突破100萬千瓦的企業。
國電集團一貫重視新能源的開發,把發展風電列入國電集團重要戰略目標,在加快風力發電基地建設的同時,搞好風電規劃和區域布局,推進風電設備國產化,并加強國際間交流合作。在集團公司2007年工作會議上,周大兵總經理明確指出:“積極推進清潔能源發展,加快水電開發,打造龍源風電品牌,在大力開發陸基資源的同時,重視海基資源。”
龍源電力集團公司于九十年代投身風電開發,先后投資建成了廣東南澳竹笠山、內蒙古商都、河北張家口、廣東南澳果老山和汕頭丹南等幾個示范性風電場,積累了初步的經驗。盡管1998年以后的一段時間出現了電力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風電發展一度陷入低潮,但龍源電力集團公司始終堅信風電開發的光明前景,在此期間抓緊風電項目前期工作,先后開展了湖北九宮山、福建莆田、內蒙古輝騰錫勒三個分別利用德國、荷蘭、丹麥政府貸款、世界銀行貸款等項目的前期論證工作,為之后的規模發展打下了基礎。
近年來,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法的頒布實施,國家大力倡導節能減排,各電力開發商紛紛把目標轉向風電開發,我國風電發展速度加快。龍源電力集團公司在適當的時機采取了正確的措施,在發展戰略上進行重大調整,制定了“明確目標,集中規劃,分步實施,規模經營,滾動發展”的工作思路,將風電作為主營業務,面向全國范圍著手風電場建設全面布局,逐步形成核心競爭力。至今年9月26日,已在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建成風電場36座,風電裝機1279臺,并網輸送綠色能源累計35.13億千瓦時,按同比等量計算,相當于節約標準煤133.5萬噸,節水1089萬噸,減排二氧化碳(溫室效應性氣體)367萬噸,減排二氧化硫2.1萬噸,對我國應對氣候變化、改善能源結構具有積極意義。
由于可再生能源產業在我國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有許多不確定因素,面對開發風電的困難和風險,龍源電力集團公司密切關注并積極跟蹤能源領域的發展動態,成立了可再生能源研究發展中心,加強研發力量和投入,保持技術領先優勢,及時規避和化解風險。
針對國內發展風電設備供不應求的狀況,龍源電力集團公司主動承擔起推進風電設備國產化的社會責任,不僅大量采用國產設備,積極引進技術消化吸收,還聯合新疆金風、大連重工等上下游產業鏈共同發展,形成了風電規模化帶動產業化的發展模式,所采購的風機設備國產化率超過85%。
為應對發展風電資金需求龐大的問題,推進風電項目可持續發展,龍源電力集團公司率先涉足清潔發展機制(CDM),成立了CDM開發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加強與國家發改委等政府部門和國內外CDM專業機構的溝通聯系,大力推進CDM項目開發速度,以打捆招標的方式相繼與法國和奧地利簽訂了意向購買協議,預計可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007年6月,國務院審議通過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加快包括風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我國規劃到2020年,包括大水電在內,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從7.5%增至16%,努力使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達到電力總裝機的30%以上。截至2006年底,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已達到260萬千瓦,比2005年增長105%,新增裝機容量約134萬千瓦;龍源電力集團公司以38萬千瓦的增幅居全國首位,2006年風電裝機80萬千瓦,占全國三分之一。龍源電力集團公司將利用目前已形成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在風電場的規模化、海上風電場建設運行、風電機組制造方面擴大技術優勢;順應國際化潮流,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努力開發海外風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