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座信息化數字智能港二期工程建成投產
我國首座信息化數字智能港二期工程建成投產

文章來源:中國冶金科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7-10-31
10月27日,中冶寶冶參與施工的總投資達20多億元、年吞吐總量達5000萬噸的寶鋼馬跡山港二期工程建成投產。
寶鋼集團的重要配套項目——馬跡山港,是我國首座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港區,位于浙江嵊泗縣境內的馬關鎮。作為國內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集團與多家國外大型礦石供應商分別簽訂有長期礦石采購合同,而國內鐵礦石專用碼頭接卸能力普遍緊張,導致進口礦石不能及時中轉到貨,并產生巨額壓港費用。為解決這一矛盾,經國家計委批準建設此港。其一期工程設計年吞吐量2000萬噸。此港1997年,由中冶寶冶等單位開始建造,2002年12月建成投產。
隨著寶鋼集團公司建設我國“鋼鐵精品基地”產業的發展,計劃到2010年時年需進口鐵礦石3600萬噸的供給量,此港的吞吐能力已嚴重不足。為此,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在馬跡山港一期工程的基礎上予以擴建,工程設計年吞吐量3000萬噸,30萬噸級的卸船泊位1個、1萬噸級和5萬噸級的裝船泊位各1個,圍海形成32萬平方米的礦石堆場1座,以及配套和輔助設施,以進一步提高碼頭及堆場的吞吐能力。馬跡山港二期工程2005年12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其礦石堆場等仍由中冶寶冶填海圍地建造。在中冶寶冶馬跡山項目部的統籌安排上下,馬跡山港二期工程礦石堆場等工程比合同要求工期提前1個月竣工,為整個工程投產奠定了良好基礎。馬跡山港二期工程10月27日建成投產后,連同其一期工程的設施,形成年接卸進口鐵礦石3000萬噸、吞吐量5000萬噸以上的中轉能力。
馬跡山港作為寶鋼及長江中下游鋼鐵企業進口鐵礦石服務的中轉港,一期工程投產后,包括二期工程邊生產邊施工期間,先后開通了遠至巴西、秘魯、加拿大、委內瑞拉、澳大利亞等南北美洲、大洋洲等國家和地區的航線,創造了接靠當今世界上噸位最大的散裝貨輪“博格斯坦”號等24項歷史紀錄,僅2006年就完成鐵礦石吞吐量2616.91萬噸,降低物流成本1.17億元,初步顯示出了建設馬跡山礦石中轉港的較大經濟價值,還將有效緩解華東地區沿海港口大型礦石碼頭接卸能力不足的矛盾,適應長江三角洲及長江沿線地區鋼鐵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