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極度嚴寒、極度缺氧的南極內陸冰穹A上,寶鋼人憑借頑強的毅力,經過一個多月的不懈努力,圓滿完成了我國首個南極內陸科學考察站——“中國南極昆侖站”的施工任務。昨天,參與建設的13名寶鋼人順利撤離南極冰蓋。
作為南極“冰蓋之巔”,海拔4093米的冰穹A最有可能找到地球上最古老的冰芯,且擁有地球上最好的大氣透明度,是國際公認的全球最好的天文臺址。我國將以昆侖站為基地,有計劃地在南極內陸開展冰川學、天文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大氣科學、空間物理學等領域的科學研究,實施冰川深冰芯科學鉆探計劃、天文和地磁觀測、衛星遙感數據接收、人體醫學研究和醫療保障研究等科學考察和研究。
昆侖站站區設計總建筑面積為558.5平方米。目前,已建成的236平方米主體建筑,分別為住宿區、活動區和保障區。其中,包括科學觀測、衛星通訊、宿舍、醫務室、污水處理、發電機房等設施。
為了確保高速度、高質量、高水平地建成昆侖站,寶鋼和中國極地中心經過反復研究后決定:主體建筑工程項目先在寶鋼進行預制和現場安裝,合格后,再經過上萬公里的長途運輸,由寶鋼的13名員工,在冰穹A上搭建架空鋼結構、安裝集裝箱式拼接建筑物,最后在拼接建筑物外面再安裝一層夾芯保溫板。
南極冰穹A環境惡劣:含氧量僅為內陸的60%左右,氣候變化無常,施工期間的最高溫度為零下35攝氏度,且施工建設條件極差、各種制約因素多、適合工程建設的時間極短。13名寶鋼員工戰勝了一系列困難,經受了風暴、嚴寒、缺氧的考驗,抵御了強紫外線輻射,最終圓滿完成了昆侖站施工任務。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