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中亞管道完成近1600公里主體焊接
中國石油中亞管道完成近1600公里主體焊接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9-04-28
4月21日,位于哈薩克斯坦境內的中亞天然氣管道錫爾河穿越現場鉆機轟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亞管道已經完成近1600公里的主體焊接,其中單線焊接近1300公里,占總長1830公里的70%以上。
到4月下旬,中、哈、烏三方線路施工承包商在全線投入30個施工機組,由于采用新的焊接工藝方法,進度為傳統工法的兩倍,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目前,日焊接進度一直保持在10公里左右,預計7月30日單線主體焊接全部完成。
與此同時,今年年底單線建成通氣的控制性工程施工已全面展開,除伊犁河和錫爾河穿越外,烏茲別克斯坦首站目前完成綜合進度的40%,霍爾果斯末站完成綜合進度的35%。經過多方努力、協調,完成了大部分審批和各類許可辦理。被認為難度極大的中哈邊境4.9公里的軍事管制區施工也于3月順利完成。
當然,施工過程并非一帆風順。有一段時間,烏茲別克斯坦段的施工在資源、技術力量和組織協調等方面出現明顯不適應,中亞管道公司果斷對烏國段施工范圍進行調整和置換,快速組織投入管道局施工力量,在短時間內扭轉了中烏管道項目建設的被動局面。
在項目高速推進的背后,是中亞管道公司對質量和安全環保的執著追求。為充分發揮咨詢公司和第三方監理的職能和作用,加強源頭和過程控制,中亞管道公司通過招標聘請英國摩迪公司和德國ILF管理咨詢公司參與管道建設,對管材生產,采用24小時駐站監督;現場施工的每道工序,必須得到監理檢查和簽字認可后方可實施下道工序。
在安全環保方面,中國石油中亞管道公司通過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強力支持第三方監理在發現影響項目整體安全因素時,行使停工權。同時,嚴格遵守項目所在國法律法規,做好管道沿線環境保護和維護生態自然資源工作,力爭把施工對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摩迪公司俄羅斯籍現場監理伊萬諾維奇表示,從世界范圍內來看,這是一條管理規范、無可挑剔的高水平管道。
整個工程進度都是圍繞年底通氣的大目標來部署。在這當中,首站能否按時建成是首要因素。據有關人員介紹,下一步公司將加強現場安裝工程進度控制,密切跟蹤長周期設備制造計劃,落實運輸方案,協調好壓縮機啟運組織工作,確保7月1日抵達現場并投入安裝,9月1日開始調試。同時,中亞管道公司開始著手進行商務準備,做好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和中國天然氣過境報關、商檢各項準備工作,組織好全線計量標定,提前與沿線各國達成一致,消除管道運行法律障礙,保證順利投產和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