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8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湄洲灣(石門澳)產業園基礎設施啟動暨湄洲灣煤炭中轉基地開工儀式在福建省莆田市項目建設工地舉行。
石門澳規劃區面積約65平方公里,其中港區用地13.95平方公里,港區后方用地約13.75平方公里,海岸線12.78公里。港口作業區可發展10萬噸級散貨集裝箱泊位25個、5萬噸級泊位9個、0.5-5萬噸級泊位6個,成為一個具備原材料進口、工業加工、相關制造業所需的散雜貨運輸、產成品的適箱運輸、支持保障功能的現代大型臨港工業港區。擬規劃布局劃分為11大功能區,主要有現代制造業基地、臨港工業區、LNG冷能利用產業基地、循環經濟示范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區等,并進行相應綜合服務中心、生活配套服務區及生態濕地公園等配套開發。它的建設對促進海西經濟區、福建省、莆田市的經濟發展都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湄洲灣煤炭中轉基地項目總規模包括:建設一個700萬噸/年處理能力的混配煤中心及一個卸船能力為3000萬噸/年的煤炭儲運設施(包括10萬噸級散貨碼頭4座,其中一期工程建設規模為碼頭設計年吞吐量1500萬噸,建設內容為7萬噸級、10萬噸級卸船泊位各1個,及相應的后方陸域堆場、工藝系統及配套設施等,此項目正在報國家核準)。此次開工的是占地103萬平方米,總投資2.8億元的混配煤中心項目。
國投湄洲灣(石門澳)產業園動工暨湄洲灣煤炭中轉基地開工儀式的啟動,拉開了國投大規模投資建設海西的序幕。目前的工作重點主要集中在興化灣的整體開發,同時應莆田政府的要求,啟動對湄洲灣的起步項目建設。興化灣作為莆田市著名的三灣之一,北岸岸線寶貴。通過疏浚,湄洲灣(石門澳)可建成擁有14千米海岸線20多平方公里陸域的天然航道,可容納50個10萬噸吞吐量的巨型泊位。開發建成后,可以同毗鄰的廈門經濟特區連成一體,形成半島經濟區,從而將莆田打造成為中國沿海經濟圈的新亮點,使之成為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新型港口城市。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