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壩集團貫通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上游線隧洞
葛洲壩集團貫通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上游線隧洞

文章來源:中國葛洲壩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9-12-23
2009年12月22日10時,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上游線隧洞貫通儀式在位于河南鄭州市郊的黃河南岸豎井平臺舉行。葛洲壩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周厚貴與業主、施工等各方領導,共同按下盾構機的汽笛按鈕,盾構機隨即掘進。10時半許,自黃河北岸豎井至南岸豎井的穿黃上線隧洞順利貫通。穿黃工程全體建設者共同見證了人類第一次從地下穿越黃河的偉大創舉。
穿黃隧洞長3450米,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穿越黃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05年9月27日開工以來,由中國葛洲壩集團五公司和中鐵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組成的聯合體項目部技術人員攻克了諸多世界級技術難關,如超深地下連續墻、高水壓下分體始發、長距離復合地層掘進、高壓換刀等,創下了多個國內同類施工領域新記錄。
穿黃隧洞采用盾構法施工,首先在黃河南北兩岸各建一座豎井,其維護結構采用地下連續墻。豎井深76.6米,外徑21米,內徑18米,該深度為國內地下連續墻施工深度之最。從國外引進液壓雙輪銑槽機,實現全自動監控,隨時糾偏,一期槽與二期槽間采用銑接頭連接的方式是國內首創。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及眾多專家對該項技術極為肯定,稱贊其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這項技術被載入第十一批中國企業新記錄。2007年6月穿黃豎井順利完成施工,為盾構施工創造了必要條件。直徑9米、整機長80米、重1166噸的泥水加壓平衡式“穿越號”盾構機開始在豎井上、下同時組裝。在井深50米、高水壓的圓形豎井內始發,國內尚屬首次。建設者用智慧的力量成功實現了分段始發。6月底整體盾構機進洞,7月創下掘進400米的好成績。在穿黃隧洞掘進過程中,解決了高水壓帶壓換刀、長距離獨頭掘進、復合地層中掘進等技術難題,安全通過了黃河主河道。
隨著一道道技術難關被攻克,隧洞管片在洞內一環環完成安裝,穿黃隧洞不斷地向黃河南岸延伸。目前,盾構機已安全抵達黃河南岸豎井。經過短暫檢修后,將進發800米邙山隧洞,預計2010年6月完成掘進,實現穿黃II-A標隧洞全線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