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江蘇首座五百千伏全壽命周期管理變電站投運
國網江蘇首座五百千伏全壽命周期管理變電站投運

文章來源:國家電網公司 發布時間:2010-02-10
2月4日,江蘇500千伏江陰東(陸橋)輸變電工程首座全壽命周期管理變電站投運。
全壽命周期是指從工程項目的建設施工、運行維護到設備回收的全過程。全壽命周期管理是從工程全壽命周期出發,科學、合理考慮成本,最終實現建設成本與運行維護成本的最優、最小化,達到節約社會資源的目的。
500千伏江陰東(陸橋)變電站總投資7.4億元,于2009年3月5日正式開工建設。它是華東地區第一座以“全壽命周期管理”為目標的500千伏變電站試點項目,安裝100萬千伏安主變2組,500千伏出線2回、220千伏出線12回。
江陰東(陸橋)輸變電工程按照“全壽命周期”建設,投入運行后,將比常規變電站減少檢修、維護費用3%,并為今后擴建預留了發展空間,以減少二次投資。按30年“全壽命周期”計算,該變電站的總成本將比建設常規同類型變電站節省開支近30%。
在變電站建設中,變控制一次性建設成本開支為從全壽命周期角度加強成本控制。通過對設備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運行維護、今后擴建等進行綜合分析,把建設、運行成本降到了最優、最小化。主要變電設備按照30年內不用維修的要求,采用結構緊湊、占地少、耐污染、可靠性較高的組合電氣;按照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運行模式,采用自動化程度高的計算機監控系統。
按照常規設計,該變電站16回220千伏出線將使一大片土地完全被輸電線路覆蓋,無法開發利用。施工單位從節約土地資源出發,多次現場勘察研究,采取新的220千伏配電裝置設計方案,把220千伏配電裝置分為東西兩塊,站址選在緊鄰公路的紅線處,使220千伏出線平行于公路。這一改動減少了220千伏出線占用通道,共節約土地54畝。
因信息傳輸要求,變電站監控、保護系統一般需要使用大量電纜。為減少電纜量,在設計中采用監控、保護設備下放到配電裝置中的方法,全站共設置3個下放的保護室,最終使電纜使用量減少30%。
此外,通過改善建筑維護結構,在保證相同的室內溫度及環境舒適條件下,變電站全年供暖、通風、空調和照明的總能耗可減少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