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次海底管道封堵改線施工順利完成
國內首次海底管道封堵改線施工順利完成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1-05-12
5月11日10時25分,新舊原油管道成功在廣東大亞灣海底實現對接,宣告中國石油管道局應急搶險中心完成國內首次海底管道封堵改線項目。同時,這也填補此項技術的空白。
華德石化公司原油管道直徑610毫米,設計壓力6.4兆帕。起點為大亞灣華德石化公司碼頭,終點為廣州石化煉油廠。由于長為2.2公里的管道位于規劃圍海造陸興建的大亞灣石化二期工業區內,需要進行改線,其中海底登陸管道長度為500米。
5月10日9時,現場具備動火條件后,斷管和連頭工作有序展開。
海底管線改線有干式和濕式兩種封堵方法,為保證焊接質量,此次采用的是干式封堵法。干式封堵法就是預制3個干式艙,提前預埋到需要開孔、封堵、斷管和連頭的位置,給施工人員提供隔離海水的操作空間。干式艙每增加一點尺寸,相應就要增加其在海水中的浮力、抗風浪能力、配重塊的重量、制作成本,以及吊裝、就位、密封的難度和施工風險。
管道運行方是中國石化華德公司,濱海105號作業船上的多家單位隸屬于中國海油,改線最為關鍵的開孔封堵作業,則由中國石油管道局應急搶險中心這支特種部隊來完成。
為確保安全,多個單位進行了近兩年的項目論證,最終協商由三大石油公司聯手實施。技術人員根據封堵設備的尺寸,精心設計和制作3個高10米的干式艙,并安全預埋到海底。為抵消浮力,干式艙配重塊的總重量達540多噸。
5月初,應急搶險中心技術人員開始安裝、開孔、封堵和斷管作業。由于是在海上施工,項目受到降雨、風速和潮汐等多種因素制約。干式艙內空間狹小,作業更加困難。在潮濕、悶熱和缺氧的環境里,身著救生衣的操作人員要不時到換氣口呼吸空氣,并且每半個多小時就要進行一次人員輪換。
應急搶險中心經理李德寶告訴記者,三大石油公司聯手創造了奇跡,填補了海底管道封堵改線技術的空白。
據項目經理宋錦介紹,下一步還將進行清管作業,把2.2公里舊管道里的500多立方米的原油,注入到新建管道中。預計17日完工后,海底管道將具備拆除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