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天路”交流部分投產 直流部分進入收尾階段
“電力天路”交流部分投產 直流部分進入收尾階段

文章來源:國家電網公司 發布時間:2011-09-29
經過一年多的緊張施工,被譽為“電力天路”的青藏交直流聯網工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9月25日,工程交流部分——750千伏西寧至格爾木段輸變電工程投產運行,為下一步±400千伏格爾木至拉薩段直流輸變電工程的投產奠定基礎。
“電力天路”交流部分東起青海西寧,西至格爾木,兩回750千伏線路全長1492千米。線路路徑十分復雜,途經溝壑、草原、沼澤、戈壁、沙漠等多種地形。自2010年7月29日工程開工建設以來,來自全國17家單位的1.4萬名建設者克服高海拔、高寒、缺氧、蚊蟲叮咬等困難,在青藏高原上成功架通了海拔最高、線路最長、規模最大交流線路,擴建了750千伏西寧變電站,新建了日月山、柴達木兩座750千伏變電站和一座開關站,變電容量達420萬千伏安。
茫茫戈壁,鐵塔屹立、銀線飛舞。在柴達木換流變電站,負責人王赟林帶著技術人員認真監視著設備運行情況,強大的電流跨越千山萬水送到這里,又從這里送到柴達木地區工礦企業、千家萬戶。建設者在大風沙和極端寒冷的條件下,組裝了800千伏斷路器26臺、封閉式母線3470米,基礎澆制量達5.4萬立方米,4.2萬平方米平整的混凝土基礎看上去像平靜的水面。“這是勞動的結晶,更是心血的結晶。”在現場,青海省電力公司青藏聯網工程負責人由衷地感嘆。
750千伏西寧至格爾木段輸變電工程的投產,不僅為西藏供電提供了電源支撐點,更將滿足青海柴達木循環經濟區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海西州是青海第三大用電負荷中心,據測算,“十二五”末,這里用電負荷將達到300萬千瓦左右。兩回750千伏線路的投產,供電能力從50萬千瓦提高到200萬千瓦,為海西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保障。格爾木日照充足,光伏產業發展迅速,未來5年將建成百萬千瓦規模的光伏發電基地,消納和傳輸如此大功率的電力,還要靠新建成的750千伏電網。
據悉,目前工程直流部分也已進入收尾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