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局投資建設的廈漳跨海大橋全線順利合龍
招商局投資建設的廈漳跨海大橋全線順利合龍

文章來源: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2-07-09
7月6日凌晨,隨著廈漳跨海大橋北汊主跨合龍段鋼箱梁吊裝入位、勁性骨架鎖定、腹板焊接完成,廈漳跨海大橋控制性主體工程全線順利合龍,使得廈漳跨海大橋工程向年底全線貫通和2013年正式通車、投入運營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據悉,建設廈漳跨海大橋,是廈漳人民的長久以來的期待。千百年來,廈漳兩地交通不便,海門島上百姓飽嘗孤懸海上、舟楫相渡之苦,人民一直盼望著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立項,福建省、廈門市、漳州市、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四方政府,聯手投資50余億元,于2009年8月開工建設,歷經近三年的奮戰,繼2012年6月18日南汊主橋順利合龍之后終于順利實現廈漳跨海大橋南、北兩座大橋的順利合龍。
廈漳大橋橫跨廈門灣九龍江入海口,北起廈門海滄,通過廈(廈門)成(成都)高速青礁樞紐工程與廈成高速公路、馬青路、角嵩路相銜接,跨過海門島,南接漳州龍海浮宮,與招銀疏港公路連接。全長9.333公里,其中橋梁長度近8.6公里,主橋采用斜拉橋工藝建造。全橋由南、北兩座大橋及海門島服務中心、南岸海平立交組成。其中大橋的北汊主橋主跨780米,可以滿足三萬噸集裝箱貨輪通行,在同類型斜拉索橋梁中排名世界第九,中國第六,其主塔高227米,巍峨聳立,為目前廈門灣最高的新地標。
廈漳跨海大橋橋址位于廈門灣九龍江入海口,地處地震、臺風多發區和海洋腐蝕、區域內地質結構復雜、潮急、霧大、汛期長,又近鄰紅樹林保護區、白海豚保護區和濕地保護區,全橋總計樁基1441根、墩身322座、主塔四座、共296根斜拉索,用材 11.5萬噸鋼筋、68.7萬方混凝土,大橋工程量大,施工復雜,顧及因素諸多。參加工程建設的中鐵大橋局、中交二航局、中交二公局、中交一公局、中交四航局五大建設單位均為國內頂尖級橋梁建設專業公司。開工以來,建設者們勇于開拓、頑強拼搏、科學創新,克服種種施工困難,規避海域內諸多工程干擾因素,使大橋建設能夠順利推進。特別是在北汊主橋施工中首創地采用了活動支架和常規架梁吊機吊裝墩頂鋼箱梁節段技術等多項最新橋梁建設科技成果,這些新技術、新工藝的運用及北汊主橋跨徑等創造了多項橋梁建設史上的“國內領先”,在我國的造橋技術歷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廈漳跨海大橋將于2012年底實現全線貫通,2013年上半年全面建成通車并投入運營。從空中俯瞰高低錯落的南北汊大橋四座主塔,形成了錯落有致的別樣風景,優美高聳的塔身宛若美鉆,在薄霧中熠熠生輝,綿延9.33公里的橋身似蒼龍橫亙海上,景色蔚為壯觀。隨著大橋建成通車并融入福建省高速路網,將給該區域帶來巨大的交通新格局的變化,不僅推動了廈漳泉三地同城一體化的進程、同時對整體海西區域經濟發展將起到重大的拉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