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2-07-25
7月21日,由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承擔的中國鈾礦第一科學深鉆于江西相山地區正式開工,這標志著我國鈾礦地質勘查工作由地表淺部向深部邁出了實質性步伐。該科學深鉆對探索相山鈾礦田深部成礦環境和成礦前景、大力推進我國鈾礦深部找礦工作等具有重大科學和鈾礦勘查的里程碑式意義。
相山科學深鉆項目是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批復下達的核能開發科研項目,將完成一個2500米深的科學鉆探,于2011年初啟動。該項目是中核集團落實“十二五”及今后更長時間“攻深找盲”技術發展規劃的重要體現,對中核集團實施“龍騰計劃”,不斷擴大天然鈾基地資源量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為了保證相山科學深鉆順利施工,核地研院與核工業二七○研究所、江西核工業二六一大隊、東華理工大學和中核撫州金安鈾業公司等兄弟單位大力協作,開展了大量的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遙感地質等的調查和研究,在科學選址、充分論證和精心準備的基礎上,取得了重要階段性的成果。負責施工的中核大地勘查開發有限公司在設備研制、鉆探材料、鉆探科研等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時也得到了中國地質裝備總公司、衡陽中地裝備探礦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華北有色鉆探工具有限公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單位的大力協助。
深部科學鉆探是探索深部鈾資源的望遠鏡。相山科學深鉆開工建設后,將對許多重大科技和找礦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例如大型熱液型鈾礦深部成礦機理、鈾成礦的極限深度、深部構造和地質體及重要地質要素界面識別、深部鈾礦化示蹤等。這些問題的深入研究和解決,對推動成礦理論創新、帶動勘查技術的發展、取得深部鈾資源的突破具有重要的實際和理論價值。
據了解,我國鈾礦地質工作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找礦工作,發現了相當數量的鈾礦床,為我國核工業的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但已發現的礦床大部分在500米以淺。近幾年,隨著研究和勘查工作力度的加大,在一些重要鈾礦區深部1000米左右的深度處發現了良好的工業鈾礦化,表明我國深部具有很好的鈾成礦前景,同時,有必要加大深部鈾礦找礦攻關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