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建全面掌握EPR三代核電建造技術
中國核建全面掌握EPR三代核電建造技術

文章來源: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2-09-14
9月12日上午10時28分,中國核建承建的EPR三代核電——廣東臺山核電站二號核島穹頂吊裝取得成功。繼臺山一號核島穹頂順利吊裝后,再一次證明了自己在核電建造領域的雄厚實力,也標志著中國核建已經全面掌握EPR三代核電建造技術。
二號核島穹頂下口直徑46.8米,高13.6米,自重為231.86噸。整個吊裝過程用時90分,角度定位偏差小于1毫米,實現了穹頂下口與筒體上口的精確對接,吊裝精度在一號核島的基礎上再度提高。
廣東臺山核電站位于廣東省臺山市赤溪鎮,是迄今為止中法兩國在核能領域的最大合作項目(總投資約502億元人民幣),也是我國首次采用EPR三代核電技術建設的大型商用核電站,具有體量大、結構復雜、建造工期短的特點。一期建設兩臺機組,單機容量175萬千瓦,是目前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的核電機組。
在臺山核電站建設過程中,現場建設者們無數次化“不能”為“可以”,不斷摸索,反復驗證,形成了一套適用于EPR核電建造的成熟管理模式、施工技術和施工工藝。在二號核島穹頂制作中,承擔建設任務的中國核建中核華興公司抽調了技能優、素質高、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主攻現場拼裝工作,在穹頂成型、胎模建模設計、穹頂板的胎模成型與焊接、卷板機的輪軸等方面都進行了系列優化和創新,改進埋弧焊施工工藝,研究創新施工方法,使得焊接一次合格率比一號核島提高了約5個百分點,二號核島的穹頂拼裝比一號核島提前8個工作日完成,并減少用工882個。
臺山核電站的建設,將加快實現EPR三代核電機組在設計、設備制造、建安施工、調試和運營等全方位的自主化能力,為積極推進我國核電建設做出新的貢獻。對于進一步提升我國核電技術的自主研發水平,緊跟世界先進核電技術,培養高素質核電人才,實現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以及促進國家核電工業體系的戰略升級和完成國家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它對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進一步優化局部地區電網結構和能源結構,發展核電裝備制造業,實現能源、經濟和生態環境可持續協調發展具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