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條橫跨臺灣海峽的海底光纜工程竣工
首條橫跨臺灣海峽的海底光纜工程竣工

文章來源: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3-01-21
1月18日,中國聯通攜手海峽兩岸多家電信運營商共同宣布,首條橫跨臺灣海峽的海底光纜——“海峽光纜1號”工程竣工。該海纜連接大陸福州至臺灣淡水,是迄今為止第一條直接連接大陸和臺灣本島的海底光纜系統。項目建成后,將建立起大陸與臺灣之間的直達電路,大幅增強兩岸通信能力,徹底擺脫兩岸通信依靠國際海纜的現狀。
“海峽光纜1號”工程(TSE-1)是由中國聯通作為大陸側牽頭方,聯合大陸的中國移動、中國電信,臺灣側的臺灣遠傳電信、臺灣大哥大、臺灣國際纜網和中華電信等海峽兩岸多家主導電信運營商共同投資建設的項目。該海纜起點為大陸福州長樂市江田鎮,終點是臺灣新北市淡水區,項目全長約270公里(其中海中段208公里),共計16芯光纖,采用目前最先進的波分復用技術,一期設計容量高達6.4T。
自2000年起,海峽兩岸有識之士就開始醞釀建設一條橫跨臺灣海峽的海底光纜。2009年由中國聯通、臺灣遠傳電信、臺灣大哥大和臺灣國際纜網公司率先發起,并于2009年11月簽署了“海峽光纜1號”項目的《合作諒解備忘錄》。隨后,中華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相繼加入該項目。2012年11月6日,工程正式開工建設,2013年1月18日工程竣工。
“海峽光纜1號”項目的竣工,是“兩岸三通”工作的又一重大進展。項目自籌備階段起就得到工信部和國臺辦的有力支持和悉心指導,項目實施階段更得到國家海洋局,交通部,以及福建省、福州市等各級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全力支持和幫助,福建省政府還特別將“海峽光纜1號”項目列為省重點項目,由省重點工程辦公室協調,保證工程無障礙施工。“海峽光纜1號”項目還得到了臺灣島內各界友人的幫助和支持。兩岸同胞充分發揮中華民族的智慧,跨過歷史遺留的障礙,解決諸多現實的難題,最終使項目得以實施。
據史料記載,清朝時期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考慮到臺灣與內陸之間通訊不便,于1886年鋪設了臺灣至大陸的水路電報電纜,主要用于臺灣府向清廷報告臺灣的天災、治安、財經等情況,并提供商務電報通訊使用。這條電纜起止點為福州閩江口的川石島和臺灣滬尾(淡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幸被毀。時隔127年,海峽兩岸的華夏子孫攜手同心,共襄盛舉,重修海纜,再續血脈,實為光耀中華文明之盛事,福澤兩岸同胞之善舉。“海峽光纜1號”的竣工將作為一個里程碑事件載入兩岸通信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