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建設計施工的溪洛渡電站下閘蓄水
中國電建設計施工的溪洛渡電站下閘蓄水

文章來源: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3-05-07
5月4日,由中國電建集團設計施工的又一座巨型水電工程傳來喜訊:中國第二大水電站——溪洛渡水電站大壩按期下閘蓄水,標志著我國第一座300米級數字化大壩基本建成,為6月首批國產特大型機組按期投產發電奠定了基礎。
溪洛渡水電站是國家“西電東送”骨干工程,位于四川省雷波縣和云南省永善縣交界的金沙江上,主要建筑物由攔河大壩、泄洪系統、引水發電系統組成。攔河大壩為混凝土雙曲拱壩,基建面高程324.50米,壩頂高程610.00米,最大壩高285.5米,拱冠頂厚14.0米,底厚64.04米;壩身布置了7個表孔,8個深孔與兩岸4條泄洪洞,為世界孔洞最多、泄流量最大的高拱壩;發電廠房設于左、右兩岸的山體內,共安裝18臺單機容量77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386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517.2億千瓦時。計劃今年6月首批機組發,2015年10月工程全面竣工。
溪洛渡水電工程具有高地震區、高拱壩、高水頭、大泄流量等特點,工程設計、施工、管理面臨眾多世界性難題。2007年3月,水電八局中標承建大壩土建和金屬結構安裝工程,獨家拿到了國內水電施工最大訂單,合同總金額30.05億元,成為國內首批挑戰300米級高拱壩建設的領軍企業。2007年4月26日工程開工建設,同年11月8日順利實現大江截流。在基坑開挖中,戰勝了超設計的地質缺陷,確保了壩基質量。2009年3月27日,大壩主體工程混凝土澆筑開工。
在工程建設中,八局建設者把溪洛渡工程建設看作三峽水電站之后又一次超越和放飛“中國夢”的縮影,響亮提出“八局壩工、西部典范、世界品牌”的口號,自我加壓,創新理念,全面推動管理、技術、工藝和文化的創新,努力打造良好履約、優質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科技創新、規范化精細化管理、良好經濟效益、隊伍建設、和諧項目等八個典范。
為了搶回因壩基超設計地質缺陷處理和固結灌漿增加延誤的11.5個月工期,保證工程按期下閘蓄水發電,八局建設者發揚“敢為人先,勇于擔當”的精神,以“鑄拱壩品牌,建功金沙江”為使命,排除干擾,以超常規的措施和手段,推動工程安全、優質、高速、高效地建設,全力把溪洛渡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樣板工程、環保工程、典范工程,充分展示中國水電壩工品牌形象。2010年1月,大壩混凝土澆筑進入高峰,并逐月產量遞增,全年澆筑混凝土158.9萬立方米;2011年澆筑混凝土217萬立方米;2012年澆筑混凝土200.8萬立方米,最高月產量21萬立方米,用三年時間完成了四年的澆筑任務,使大壩平均每年增高100米,創國內超大型拱壩施工最快速度。2013年至4月底澆筑混凝土34.5萬立方米,截至目前累計澆筑混凝土650.54萬立方米,最高壩段已升至608米高程,最低已至高程584米高程。大壩到頂指日可待。各項指標優良,建造了施工期無裂縫的優質大壩。
溪洛渡大壩工程不僅應用了世界先進的機械設備、采用了世界先進的技術與工藝;而且還應用了計算機技術、仿真技術、精確溫控技術、衛星導航技術、信息傳輸技術等等。溪洛渡大壩內埋了7200個先進的監測儀器,其中4000多個是國內首次使用,全方位、全時空地精確監控,開創了我國300米級高拱壩建設數字化的先河。
溪洛渡水電站工程由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院設計,成勘院二灘國際、中南院監理,中國電建集團水電四局、水電六局、水電七局、水電八局、水電十四局等負責施工。
電站建成后,將以發電為主,兼有攔沙、防洪和改善下游航運等綜合利用效益,可將下游沿江城市防洪標準提高到百年一遇標準,增強下游地區自然減災能力,在長江防洪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通過水庫合理調度可使三峽水庫入庫含沙量比天然狀態減少34%以上。下游航運條件得到充分改善,水庫區也可實現部分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