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洛渡完成首階段蓄水目標 金沙江第一大水庫形成
溪洛渡完成首階段蓄水目標 金沙江第一大水庫形成

文章來源: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3-06-24
經過51個水位上漲的日日夜夜,溪洛渡水庫在6月23日上午11點,水位漲至540米高程,第一階段蓄水目標勝利完成,水位已滿足首批機組發電的要求,金沙江上第一大水庫正式形成。
溪洛渡工程從5月4日開始下閘蓄水,水位從440米漲到540米,漲幅為100米。蓄水過程中,水位每天小幅平穩上升,總共用時51天。
按蓄水總體計劃,此次蓄水為第一階段蓄水,先蓄至至540米水庫死水位,并可逐步抬升和控制蓄水位不超過560米。到2014年8月,大壩各項施工達到防洪安全運行條件和度汛要求后,可進入第二階段蓄水,進一步提升蓄至580米和600米正常水位。
溪洛渡水庫總庫容為126.7億立方米,此次蓄水后庫容達51.13億立方米,占整個庫容的40%以上,已是金沙江上的第一大水庫。
整個蓄水過程中,數個監測點對蓄水相關的各項目作出了全方位的監測,監測顯示各項數據均在可控范圍之內。作為雙曲拱壩的溪洛渡大壩,類似一張鑲嵌在金沙江上的巨大弓箭,兩頭接口插入到兩岸的山體里,中間的弓弧就是壩體本身。在蓄水過程中,雙曲拱壩會像弓箭打開時有一定變形,以更好地應對上游的壓力。監測顯示,到昨日拱壩累計向下游最大位移18.13毫米,小于最小設計預測值。
同時地震監測顯示,庫首區微震頻次有所增加,但未超出可行性報告的預測結果,屬于正常的水庫蓄水后庫區地震活動變化過程。
蓄水過程中,庫區庫岸也一直基本穩定,向家壩以下航運正常運行,庫區移民穩定。
在蓄水過程中,水量控泄靠的是大壩上的數個過流孔洞進行的,用組合的方式開啟和關閉高程和大小不等的孔洞,以保證水位的平穩上漲和下游的流量。蓄水初期主要依靠低位導流底孔控泄,隨后是高位導流底孔,目前主要由位于壩體中高位的導流深孔控泄。
目前溪洛渡工程各方面進程有序進行。大壩已有部分壩段澆筑到頂,泄洪表孔首個過流面澆筑正在進行。
首批機組發電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首臺13號機組尾水洞和上游進水口已經充水,有水調試正在進行,GIS設備已充電成功。蓄水到位后,預計本周機組將開始啟動。
溪洛渡工程建設部主任洪文浩在蓄水到位后表示,蓄水成功僅說明工程又順利走完了一個重要節點。今年汛期已至,工程度汛將面臨嚴峻的安全考驗,下一步將進一步落實防汛工作的各項準備措施,做好各個項目的收尾,讓溪洛渡工程早日勝利建成。
水位到達540米后,記者第一時間來到溪洛渡庫首段,看到原本較窄的金沙江面變寬了一倍,水面非常平穩,原本混黃的金沙江水逐步變得碧綠。一庫清潔碧綠的江水掩映著兩岸的青山,碧水和青山又和遠處姿態優美的溪洛渡大壩交相輝映,大壩直接嵌入兩岸的青山,還在碧水中投下了時隱時現的倒影,形成了一幅巨大的水電工程與大自然完美結合的現實畫面。
圖為溪洛渡23日蓄水到540米時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