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建貫通高海拔嚴寒玉希莫勒蓋隧道
中國鐵建貫通高海拔嚴寒玉希莫勒蓋隧道

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總公司 發布時間:2013-07-03
日前,由中國鐵建十三局集團施工了近五年的、被稱為“天山第一隧”的首個高海拔嚴寒玉希莫勒蓋隧道勝利貫通。217國道喬那段改擴建的重難點工程項目終于被建設者徹底征服。該隧道的貫通具有極高的戰略和經濟意義,其關系新疆南北交通重要樞紐的重要性、高原隧道施工的特殊性、地質條件極其復雜的高難度性以及施工環境極其惡劣的高艱苦性特點,引來新疆各級媒體的高度關注。
玉希莫勒蓋隧道全長1943米,海拔高度均在3200米以上,是典型的高海拔嚴寒隧道。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一支解放軍部隊曾用十年時間打通,終因當時隧道防排水技術落后,僅僅使用了不到一年就被冰冷報廢。2008年5月,中國鐵建十三局三公司中標該工程并施工。該隧道地質條件遠遠超出了設計,地質變更頻繁,施工過程中,涌水突泥的出現、圍巖跨級變化、地下水的出露為施工帶來諸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障礙;施工方案也有針對性地多次做出調整,兩臺階法、三臺階法、CD法和CRD法等施工工法在這個隧道均有所應用;加之施工方案調整批復緩慢,進度一度受到嚴重的影響。由于地處高寒地區,該隧道每年施工期平均5個月,夏季飛雪在這里并不稀奇;2010年新疆伊犁地區遭遇了60年不遇的大雪,通往玉希莫勒蓋隧道的公路上、隧道進出口積雪都達到了10多米深,通往隧道的施工車輛只能從積雪挖出的洞中穿行。一批管理干部和技術人員在這個艱苦的項目一直堅持了5年,在有限的施工期內,項目員工克服了施工沿線雪崩、泥石流、巖石碎落等不良地質災害,戰勝了高海拔嚴寒隧道復雜多變的水文地質條件挑戰,以鍥而不舍、堅忍不拔的毅力,取得了這一重要施工任務的勝利。
玉希莫勒蓋隧道作為新疆“兩縱三橫”公路主骨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道217線既是一條溝通南北疆的大通道,又是國家國防公路網絡中的一條重要路線,其中喬那段需要翻越天山玉希莫勒蓋達坂。因此,該隧道的勝利貫通也引來眾多媒體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