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漠大線適應性改造工程達設計要求
中國石油漠大線適應性改造工程達設計要求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13-09-09
截至9月7日,經過兩個月的運行,漠大線適應性改造工程完全達到設計要求,為中俄原油管道安全運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漠大線全長926.5公里。管道首站位于黑龍江省漠河縣,末站位于大慶市,自北向南途經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13個市、縣、區。漠大線一期設計年輸量為1500萬噸,是我國能源進口的重要通道。
漠大線2011年1月1日正式投入運行以來,由于原油物性與設計時采用的物性相差較大,一直滿負荷運行。冬季大興安嶺地區大雪高寒,車輛行駛緩慢,管道搶維修機械器具進場困難。加之高寒地區戶外作業時間短,漠河首站罐容儲備能力無法滿足突發情況下搶維修工作的需要,給漠大線安全運行帶來挑戰。
為解決漠河首站高罐位運行風險,2012年5月10日,漠大線適應性改造工程正式啟動。面對大興安嶺地區僅有4個月施工作業時間的實際,工程建設者分秒必爭,倒排工期節點,清晰劃分施工作業面,僅用40天完成5000多噸的罐板運輸任務,45天完成14萬立方米土石挖填及儲罐基礎工作,37天完成儲油罐主體安裝工作。去年10月15日,漠大線適應性改造工程4個儲油罐完成上水沉降試驗,10月25日,漠河首站新建罐區工藝管網最后一道焊口焊接完畢,標志著漠河首站新老罐區工藝管網具備連通條件。今年春季,經過建設者緊鑼密鼓的施工,漠大線場區配套工程相繼完成。7月9日,漠大線適應性改造工程順利竣工投產。 經過兩個月的運行,漠大線新建儲油罐已儲油近4萬立方米。漠大線適應性改造工程的完成,有效緩解事故應急處置時間上的壓力,削減了漠河首站高罐位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