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9-11-13
11月10日14時20分至17時,我國成功舉行了代號為“神盾—2009”的首次國家核事故應急演習。此次演習是以中核集團江蘇田灣核電站假想事故,國家、省、核設施運營單位三級聯動、軍地協同的國家級聯合演習。
核應急工作是公共危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核事業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此次演習旨在全面檢驗核應急預案及執行程序的有效性,鍛煉隊伍,進一步提高我國核應急響應能力。演習在北京、南京和連云港同時進行,約2000余人參演;演習運用了衛星、網絡、有線、無線、微波傳輸等高科技手段,動用了各類大型裝備,在我國尚屬首次。
演習模擬的事故情景是,位于江蘇連云港市的田灣核電站2號機組1回路主管道發生泄漏,最終導致主管道大破口事故,安全系統因多種原因失效,放射性物質向環境釋放,對核電站周邊公眾和環境造成了較大影響。事故發生后,各級核應急組織按照核應急預案要求,迅速開展事故應急響應和救援工作。
下午14點20點,演習正式開始。國家核應急響應中心、江蘇省核應急指揮部、連云港前沿指揮所、中核集團公司總部、田灣核電站、救援行動現場隨即展開了一系列緊張有序地實戰演練。
演習過程中,在收到田灣核電站進入場區應急狀態的報告后,短時間內,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委員快速集結,進入國家核應急響應中心,分析事故情況、研判事故發展趨勢,全力調度組織國家核應急救援行動。
“啟動場外應急。”“公眾撤離。”“召開新聞發布會,事故通報國際原子能機構”“軍隊、衛生部門以及環保部專家迅速進駐現場開展救援”“氣象部門提供連云港未來48小時天氣信息。”……隨著國家核應急響應中心發出的一條條指令,現場各專業隊伍迅速展開輻射監測、交通控制、醫療救護等工作。從國防科工局演習觀摩大廳巨型屏幕墻上不斷切換的畫面中,可以看到,田灣核電站及時報告,開展救援;氣象組加強氣象預測,航測飛機實施空中采樣監測、軍地開設野戰沾染檢查和去污消洗站,公安組實施交通管制,醫療組指導居民撤離和服用碘片,通信組緊急開設通信站……一切都在緊張有序地進行。
下午16點50分左右,經過各級核應急組織的艱苦奮戰,事故得到了及時有效地控制。事實證明,核電是安全、清潔的能源。按照核電站安全設計,實際發生本次演習模擬事故的概率極低,一個核電機組運行10億年以上才可能發生一次。即使是在該事故情景下,我國通過有效的應急響應和處置,也不會造成災難性后果。
國家核事故應急首次演習,引起了全世界關注。來自日本和韓國以及國內有關部門和單位的150余名代表在演習現場進行觀摩,國家原子能機構還按照《及早通報核事故公約》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進行了通報。此外,來自國務院應急辦、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有關科研院所的資深專家組成評估團對演習進行了全面評估,并認為演習達到了預期目標。
此次演習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國家核應急協調委員會主任李毅中擔任總指揮。根據國家核應急辦的安排,中核集團公司參與此次聯合應急演習。中核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邱建剛在國家核應急響應中心參加演習。受中核集團黨組書記、總經理孫勤委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孫又奇擔任中核集團總部核應急總指揮,黨組成員王森擔任副總指揮在中核集團總部核應急指揮部參與演習。
據了解,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許多省份核應急管理機構建設有序開展,一系列核應急關鍵技術攻關取得突破,我國核應急管理體系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基礎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中核集團公司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規章制度、健全了應急預案,出臺了《集團公司安防環保管理規定》、《集團公司應急管理規定》,中核集團總部以及各成員單位分別制定了相應的應急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