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9日,中電投赤峰熱電廠四期供熱擴建工程#1機組連續安全運行210天,一舉突破200天大關,目前仍在安全運轉。這是迄今為止該廠135MW循環流化床機組投產以來安全運行周期為期最長的一次,也創造了蒙東能源集團公司循環流化床機組運行周期的最高紀錄,達到了全國135MW等級循環流化床鍋爐機組安全運行的一流水平。
循環流化床機組具有系統簡單、運行操作方便、脫硫效果好等優點,是國家倡導的綠色環保型機組,但其技術尚未成熟和完善也引發了許多弊端。赤峰熱電廠四期供熱擴建工程#1、#2機組分別于2006年12月、2007年8月投產發電。投產后機組安全運行周期短、設備故障頻繁、鍋爐四管漏泄頻發,屢屢造成非停,嚴重地影響了赤峰熱電廠安全運行和生產經濟指標。基于多次的觀察、總結和借助于行業經驗,赤峰熱電廠發現爐膛內磨損嚴重、省煤器制造質量問題、返料器回料腿非金屬膨脹節漏泄等已是導致本廠機組非計劃停運的重要因素。他們結合現場實際詳細制定了鍋爐“四管”防磨防爆實施細則,成立了防磨防爆攻關技術小組,主攻分析研究循環流化床受熱面磨損的原因,制定相應的防磨措施。據不完全統計,僅2008年一年該廠就對設備進行治理821項,在設備檢修過程中共發現設備缺陷50余項,重大缺陷15項,從而多次避免機組非計劃停機的現象發生。
為了有效的遏制機組非停現象的發生,赤峰廠特制定了一系列防止鍋爐“四管”爆漏管理辦法。通過健全體系、建立獎懲機制、落實責任到位。成立了以廠長、生產副廠長為組長和副組長的鍋爐防爆管理領導小組,分設鍋爐防爆工作小組及防爆檢查小組,建立了鍋爐受熱面檢查獎懲機制。對鍋爐受熱面防磨實施先進工藝的治理。針對于重點磨損部位敷設耐火耐磨材料、焊設防磨瓦、金屬噴涂等手段進行防護,減少鍋爐受熱面磨損。通過采用降低一次風量、加強二次風調整的方式使鍋爐受熱面磨損可控在控。又通過給煤均勻,加強入爐煤粒度調整等措施,減少對受熱面的磨損程度。組織技術人員到同類型機組電廠考察、邀請循環流化床專家到企業講座等方式,不斷提高企業員工的防磨治理技術水平。經過幾年有效治理,赤峰熱電廠兩臺循環流化床機組運行逐步穩定,設備健康水平穩步提升。今年,該廠在生產系統又重拳推出九項激勵機制后,企業生產安全指標節節攀升。
截至5月31日零時,赤峰熱電廠1-5月份發電量共完成94993萬千瓦時,較去年同期多發10616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2.58%。供熱量完成362.57萬吉焦,同比增加12.67萬吉焦。供電煤耗完成308克/千瓦時,較同期下降34克/千瓦時。綜合廠用電率完成12.23%,同比下降0.32%。耗油完成51噸,同比減少49噸。利潤完成5842萬元,同比增加6898萬元。連續安全生產767天。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