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進入主汛期以來,中國石油管道公司信息門戶每天都發布所轄管道地質災害預報,使災害風險做到識別和預控。8月5日,管道公司管道完整性管理中心主任馮慶善說:“到目前為止,公司對所轄1.2萬公里管道首次進行了風險評價識別,由過去被動管理變為主動應對。這也是中國石油首次對管道進行完整性‘把脈’,在管道管理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目前,中國石油在役管道總里程約6萬公里,2010年至2015年計劃建設油氣管道4.4萬公里。管道建設速度之快,使管道安全運營成為重中之重。
管道完整性管理技術在國外已較成熟,其最基本的評價技術方法——肯特評分法是管道線路上比較成熟并廣泛應用的一種風險評價方法,在歐美發達國家管道線路上得到成功應用。但近20年我國管道風險評價技術多停留在研究上,發展比較慢。近年來,國內管道科研學者開始關注管道風險評價方法和評價標準。
管道公司引入這一管理方法后,吸收了肯特評分技術,不斷創新,自主研發出國內第一款適應中國國情的油氣管道風險評價軟件——RiskScore系統。公司針對管道不同介質、不同年限,在中國石油管道管理領域率先推出這一管理方法。在管道風險評價中,他們采用系統評價方法和相關工具軟件,找出了管道高風險段和高風險因素,量化了管道風險。實踐證明,評價結果符合現場實際情況,建議措施較為合理,立項建議有依據,具有較強的指導作用,在國內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
2009年,管道公司完成了相關技術研發;今年,風險評價識別全面鋪開。
在管道完整性管理中,風險評價是完整性管理的核心。管道公司通過風險評價,對管道線路的各種風險進行排序,為風險控制提供依據,對管道檢測、維護維修資源提供了決策依據。今年以來,這個公司針對不同區域進行了管道高后果區識別,使用RiskScore系統評價了全公司在役管道。評價結果將作為中國石油天然氣與管道分公司大修理計劃的立項依據。目前已完成高后果區3784公里管道的風險識別,比2008年增加了871公里。
為使評價工作更加科學,管道公司職能部門統一了風險評價技術方法,發布了管道風險評價軟件RiskScore和作業指南,組織現場評價人員進行管道風險評價技術培訓。同時,公司加大與國際先進管道公司合作,開展管道風險評價和風險管理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邀請《管道風險管理指南》作者肯特來公司進行了管道風險評價和風險管理的交流。通過交流與合作,公司的風險識別與風險管理能力有了提高。
截至目前,管道公司完成了所有在役管道的風險評價,組織專業評價人員和相關專家對澀寧蘭、蘭鄭長、忠武、中朝、秦皇島裝船線、任京等重點管道進行評價,組織各分公司完成了所轄管道的風險評價。全公司識別出高風險管段和高風險因素,提出風險因素排序。公司立項進行風險預控的有208項,根據評價結果確定了風險再評價時間,確保管道安全運行。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