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華烏海能源公司百萬噸死亡率降至零
神華烏海能源公司百萬噸死亡率降至零

文章來源: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13-01-28
2012年,神華烏海能源公司安全生產創整合以來最好成績:9對生產礦井無死亡,百萬噸死亡率降至零。“煤礦可以做到不死人”在這里由神話變為現實。
該公司所屬礦井有著幾十年開采歷史,自然災害嚴重,安全欠賬多、人員多、包袱重,礦井水、火、瓦斯、煤塵、頂板5大自然災害并存,加之長期以來地面盜挖盜采形成的火區和剝采坑等安全隱患眾多,整體安全生產形勢多年來—直極為嚴峻。1998年,該公司前身海勃灣礦業公司和烏達礦業公司被神華集團整合。此后,原煤產量—路攀升:從1998年的460萬噸增加到2011年的1460萬噸,再到2012年的1790.17萬噸;但同時,百萬噸死亡率逐年下降:從4左右下降到2011年的0.067,再到2012年零目標的實現。
成績的取得靠的是烏海能源人的決心和勇氣、能力和智慧。特別是2011年2月公司新領導班子組建后,在神華集團的領導和支持下,該公司不斷強化“煤礦可以做到不死人”、“瓦斯超限就是事故”、“讓神華礦工成為最幸福的礦工”等安全理念,在全體員工中展開了大學習、大討論、大實施活動,同時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借鑒運用外部先進的安全管理理念指導安全生產工作。
理念的轉變,帶動了工作內容、工作手段、工作目標上的轉變。2012年公司全面落實安全投入機制、科技興安機制、培訓保安機制和安全生產長效機制,提出了全公司所有低瓦斯礦井—律按高瓦斯礦井等級嚴格管理的要求。并與西安、重慶、沈陽等煤科院所合作,組建專業隊伍,引進中澳公司長距離定向鉆機加大抽采力度,2009年以來共抽采瓦斯7767萬立方米,并全部綜合利用。目前工作面全部實現了低瓦斯生產,原來頻繁出現的瓦斯超限現象基本杜絕。
公司防治水工作也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轉變,積極開展水文地質補勘,加大了地面排洪溝治理和小窯采空區積水威脅治理的力度。與德國專業公司合作,加大火區治理科研攻關,烏達礦區是全國著名的三大火區之—,工作面推進中幾次遭遇明火,危及礦井安全。目前,349萬平方米火區已治理了189萬平方米,16個火區已治理了11個。
2012年在生產經營舉步維艱的情況下,繼續投入資金,對礦井進行優化升級和技術改造。通過采用減頭減面、集中布置的方式,改變了“多頭、多面”的局面,有效地簡化了生產系統。在有條件的煤礦把工作面長度增加到250米以上,走向長度增加到1500米以上,緩解了接續緊張的局面,實現了礦井生產的安全高效。與1998年相比,采煤工作面由30個減少到18個、掘進工作面由64個減少到36個,工作面單產從每月1.6萬噸提高到6.7萬噸。過去運輸大部分采用礦車、箕斗運輸,現在全部改為皮帶運輸。新建斜井8條,新增采區行人上山11條,所有礦井全部安裝了“猴車”乘人裝置,有效減輕了職工的勞動強度,提高了安全保障水平。加快裝備更新步伐,堅決淘汰落后采煤工藝和設備,使采煤機械化率由原來的20%提高到100%,掘進機械化率由原來的30%提高到79%,并在采高1米左右的煤層成功推廣了薄煤層綜采工藝。
—系列大舉措,使烏海能源公司安全生產狀況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烏海能源公司“靠安全長志氣”“向安全要發展”已成為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