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淺海10年產油1600多萬噸 成為我國首個200萬噸級淺海大油田
勝利淺海10年產油1600多萬噸 成為我國首個200萬噸級淺海大油田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4-05-09
勝利淺海10年產油1600多萬噸 成為我國首個200萬噸級淺海大油田
經過10年的艱苦創業,勝利人完成了從陸地走向海洋的歷史性突破,勝利淺海埕島油田累計產油1600多萬噸,敷設海底油氣輸送管線100多千米,建設各類平臺80余座,在渤海灣畔,勝利人用自己的雙手建成了我國第一個200萬噸級淺海大油田。
勝利埕島油田在1994年投入大規模開發之初,勝利海洋石油開發公司就以敢為人先的氣魄,大膽探索"油公司"之路。他們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了生產、科研、基本生產保障和生活后勤服務4支專業隊伍,海上鉆井、作業、海工、海運、通訊及其他輔助性生產施工和服務,完全依托于油田內部市場和社會市場,管理機構實行"扁平型"、"寬幅度",做到了精干高效。海上油田建設每年投資近10個億,項目近百個,為減少決策失誤,公司建立了投資項目決策管理模型和專項成本經濟評價模型,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推行項目法管理,用經濟規律優化資源配置,按市場規律和合同辦事,大大降低了投資成本,規范了公司運營。如今,勝利海洋石油開發公司已基本形成了"生產專業化、運行市場化、管理科技化、服務社會化"的嶄新格局。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勝利人在先導試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探索了"衛星平臺海底管線中心平臺海底管線陸地接轉站"的開發建設模式,輔以偏遠單井、井組的"蜜蜂式采油"和"穿梭油輪"開采方式。以復式成藏理論為指導,運用頻率掃描、測井約束反演等新技術,先后發現了館陶組、明化鎮組、東營組、沙河街組及中生界、古生界、太古界7套含油層系,控制含油面積143平方公里,通過建立儲量分級管理制度、精細油藏描述、采取優選主力層和分段采油的生產方式,使單井控制儲量達100多萬噸。10年來,他們先后研究完成課題249項,形成了一個包括石油地質、海洋工程、采油工藝、生產作業、信息管理和海上自動化控制等領域的淺海石油勘探開發技術體系,公司科技成果轉化率達到80%,科技貢獻率達到60%,科技增效上億元。
渤海灣氣候多變、風大浪急,氣象海況成為海上原油生產的制約因素。海洋開發公司成立了氣象海況分析小組,總結埕島海域風暴、海浪、氣象隨月、季、年變化的規律和特點,摸索出"搶風頭、戰浪尾"、"不停井過駁"等奪油上產措施,提高了油輪運行效率,每年凈增有效生產時間50多天。
公司按照國際慣例實施"碧海藍天"工程,建立健全全員全天候安全環保監控網絡,實施HSE管理,抽出專項資金近千萬元建起環保設施,使平臺含油污水處理率達到100%,外排達標率達到100%,并榮獲"全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環境保護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加強信息化建設,通過有線和無線模式構建起海陸信息化網絡,全面提升了生產經營和生活管理水平。
他們注重企業文化與生產管理的融合,制定出臺了《職工思想動態分析實施意見》,成立"青春有約"網站,編寫了《平臺職工心理健康手冊》,營造出了以人為本的良好的成才環境,先后有21位年輕工人成為博士、碩士,公司的人才結構得到優化,中專以上學歷職工達到447人,占職工總數的34%,中級以上技術職稱職工189人,占職工總數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