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在港舉行中期業績推介 上半年凈利潤增幅逾50%
中國石化在港舉行中期業績推介 上半年凈利潤增幅逾50%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4-09-06
中國石化在港舉行中期業績推介 上半年凈利潤增幅逾50%
8月30日,中國石化在香港舉行2004年上半年業績發布會,良好的業績受到國際證券分析師、投資者和媒體的充分肯定。當日,中國石化股票價格在境內外表現良好,上交所收盤于4.62元/股,上漲0.01元/股;香港收于3.05港元/股,上漲0.05港元/股。
按中國會計準則及制度,中國石化2004年上半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2657.1億元,同比增長36.4%;凈利潤人民幣150.39億元,同比增長54.0%;按期末已發行股數計算的每股盈利為人民幣0.17元。按國際財務報告準則,2004年上半年,公司營業額及其他經營收入為人民幣2754.42億元,同比增加34.1%。經營收益為人民幣273.39億元,同比增加47.2%。股東應占利潤為人民幣161.51億元,同比增加人民幣54.24億元;每股盈利由人民幣0.12元增至人民幣0.19元。從各板塊的盈利來看,這幾年的結構調整和改革發展成果顯著,上、中、下游盈利同時增長,一體化優勢業已顯現。董事會決定派發2004年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幣0.04元。
股份公司董事長陳同海在評述2004年上半年業績時說:“上述成績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良好的市場環境為本公司提供了較大的盈利空間,更重要的是多年來本公司實施‘擴大資源,拓展市場,降本增效,嚴謹投資’的經營戰略,加快改革與結構調整,厚積薄發的結果。今年上半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長時間在高價位震蕩攀升,煉油毛利改善,化工行業處于新一輪上升周期。國內石油、石化產品需求相應持續增長,上半年國內成品油(包括汽油、柴油和煤油)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24.6%,化工產品(以乙烯計)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15.9%。上市以來,本公司積極實施公司的經營戰略,以市場為基礎,做大經營總量。油田板塊樹立油藏經營思想,加大勘探力度,夯實增儲基礎,加強開發管理,油氣產量穩中有升;煉油、化工板塊裝置規模不斷擴大,結構優化,負荷率提高,成本明顯下降,產品質量不斷提高;銷售板塊加快發展成品油營銷網絡,優化營銷結構,零售和直銷比例大幅提高。”
在業績發布會上,股份公司副董事長、總裁王基銘介紹了上半年經營業績,股份公司董事、高級副總裁張家仁對下半年業務進展進行了分析說明。
上半年,在勘探及開發上,油氣勘探、開發和生產方面均取得明顯成績。塔河油田新區、濟陽凹陷深層等有較好油氣儲量顯示,東部油田老區勘探取得良好成效,以川東北為代表的天然氣探區取得一批重要新進展,鄂爾多斯、勝利、中原等油田的6個重點區塊探井獲工業油氣流,西部新區新領域一批重點探井發現油氣。上半年,新增探明原油地質儲量約為1.33億噸,新增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約為623億立方米。上半年新建原油產能229萬噸/年、天然氣產能4.15億立方米/年。上半年油、氣產量穩中有升,生產原油1913萬噸,天然氣28.34億立方米。在煉油上,根據國內市場需求大幅增長的特點,努力增加原油加工量;優化原油資源配置,進一步增加高硫原油加工量,上半年加工原油達6498萬噸,同比增長18.79%;優化產品結構,增產柴油和高附加值產品,提高經濟效益;煉油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進一步提高,輕油收率達74.06%,同比增加0.09個百分點,綜合商品率93.10%,同比增加0.03個百分點。煉油毛利為4.07美元/桶,同比增加0.11美元/桶,增長2.8%。煉油單位現金操作成本為1.98美元/桶,與2003年上半年的2.02美元/桶相比減少0.04美元/桶,降低2.0%。在營銷及分銷上,密切跟蹤市場變化,優化物流和銷售結構,成品油經銷量大幅增長,市場占有率穩步提高;積極擴大和優化成品油營銷網絡,網絡布局和資源流向更趨合理。上半年國內成品油總經營量同比增長29.09%,零售量和直銷量同比分別增長40.89%和38.15%。成品油零售和直銷量占國內總經銷量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70.2%上升到76.2%。上半年噸油現金操作費用由去年同期的163元/噸降至153元/噸,下降6.13%。2004年3月中國石化獨得首次 F1中國賽事冠名權,這是公司實施國際品牌戰略的又一舉措,中國石化將充分利用牽手 F1的機會,全面提升中國石化國際品牌價值。在化工上,全球化工周期處于新一輪上升階段,產品價格大幅提高,國內化工市場需求繼續保持增長,中國石化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合成纖維單體及聚合物的平均價格同比分別上升了27.7%、15.9%、16.2%和21.3%。公司及時抓住有利時機,保持化工生產裝置滿負荷運轉,主要化工產品產量均有較大幅度提高,其中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產量同比分別提高10.95%、7.19%和13.79%;化工產品結構進一步改善,高附加值產品,如合成樹脂專用料和差別化纖維的比例進一步提高;新組建的腈綸銷售公司的營銷模式取得顯著成效。乙烯現金操作成本由去年同期的147.46美元/噸降至143.67美元/噸,下降2.57%。2004年上半年,公司采取各項措施降低成本,上半年共降低成本人民幣14.3億元。另外,上半年繼續推行減員增效,共減員約8000人。
展望下半年,從國際市場看,全球經濟將繼續保持良好復蘇勢頭,亞洲將繼續成為世界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保持高速增長。預計下半年世界石油需求仍將保持增長,國際原油價格總體將在相對高位震蕩。煉油毛利將維持較好水平,化工行業仍將處在新一輪上升階段。從國內看,隨著中國政府采取措施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國民經濟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從而拉動石油、石化產品需求的穩定增長。同時,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國內成品油零售市場將在年末對外開放,國內市場化進程日益加快,公司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面對機遇和挑戰,下半年,公司將堅持“改革、調整、創新、發展”的經營方針,積極采取靈活的經營策略,全面實現全年的生產經營目標,繼續保持良好的經營業績。加快勘探開發,努力搞好老區勘探增儲、西部新區勘探突破和南方海相勘探發現,加快油氣產能建設,落實好老區滾動儲量開發和新區產能配套,強化油氣生產運行管理,降低油氣生產成本。繼續做好原油資源優化配置,擴大高硫原油加工量,降低原油采購成本;充分發揮甬滬寧等原油管道作用,優化原油流向,降低輸轉成本;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產品結構;加強生產運行管理,確保裝置安穩長滿優運行;積極推進非成品油石油產品市場營銷體制改革。加快成品油管道建設、優化調整油庫布局和擴大成品油零售網點,強化成品油營銷網絡;按照區域化、專業化、扁平化的原則,積極推進成品油營銷體制改革;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公司形象。抓好主要化工裝置滿負荷生產和部分裝置的擴能改造;做好原料優化和資源流向合理配置,降低物耗能耗,提高產品收率;合理調整產品結構,增產高附加值產品;繼續推進化工產品專業化營銷體制改革。
在先后召開的分析員會議和新聞發布會上,證券分析師和香港媒體的記者紛紛就關心的問題提問。他們普遍關心下半年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高油價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中國石化銷售板塊利潤及現金操作成本情況、天然氣勘探開發利用以及上游的投資回報情況、煉油裝置擴能情況、化工行業上升周期造成公司盈利變化的情況、公司上半年經營現金流情況等,陳同海、王基銘、張家仁對投資者和媒體記者提出的各方面問題都給予了認真細致的回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來自世界各地的120多名證券分析師,以及信報、經濟日報、明報、南華早報、大公報、文匯報、東方日報、成報、路透社等30多家新聞媒體的記者,分別出席了中國石化200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以及新聞發布會。
在港期間,陳同海、王基銘、張家仁和有關部門負責人還與機構投資者舉行了多場“一對一”的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