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青島港實現國際航運中心箱量標準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青島港實現國際航運中心箱量標準

文章來源: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發布時間:2004-12-20
青島港實現國際航運中心箱量標準
中廣網青島12月18日消息(記者劉華棟 實習記者楊媛媛 通訊員房小光)12月17日,青島港2004年集裝箱吞吐量突破500萬箱大關,實現了國際航運中心箱量標準。
在青島港前灣三期碼頭上,當寫有“青島港超越500萬”的集裝箱緩緩吊向旁邊正在作業的“地中海索菲亞”輪上時,在場的海港工人們歡呼雀躍,這一刻也將永遠銘刻在青島港十幾年輝煌跨越的歷史中。
早在我國集裝箱運輸還處在起步階段時,青島港就把發展集裝箱運輸作為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十幾年來,青島港始終瞄準這一目標,實現了四次大飛躍。20世紀90年代初,在沒有集裝箱專用碼頭的情況下,青島港一次就將五個泊位改為集裝箱專用泊位,奠定了集裝箱發展的基礎;90年代中,青島港又敏銳地抓住日本坂神大地震的歷史性機遇,一舉成為大陸首個集裝箱中轉港,奠定了青島港集裝箱運輸在全國沿海港口中的地位;進入21世紀,青島港又緊鑼密鼓,先后寫下了令人驚嘆的西移、三國四方大合資的神來之筆。從此,青島港擁有了世界上最大、最好的集裝箱碼頭和設施,實現了世界上有多大船就有多大碼頭的追求,敲開了國際航運中心的大門,使青島港躋身世界集裝箱樞紐大港行列。
一步步的騰躍中,青島港不但打造了最佳的硬件設施,還精心編制了聯系海內外的服務網絡。在國內,他們首先開通“五定班列”,將服務的范圍延展到新疆、四川等地,使陸向腹地擴展為960萬平方公里;在海外,每月430多班的班輪將青島港與世界450多個港口聯系在一起。
堅持以“信譽、服務、質量”為核心,內抓現場,外抓市場貫穿了青島港2004年集裝箱事業發展全過程。在現場方面青島港精心打造“10小時保班”品牌,不斷優化流程,積極開展攻關,持續追求卓越,“振超效率”不斷發揚光大,涌現出“顯新穿針、王嘯飛燕”為代表的78項絕活兒,并于12月10日在“馬士基多特蒙德”輪作業中創出了船時效率473.78自然箱、泊位效率379.88自然箱的世界新紀錄,橋吊平均效率由27個自然箱/小時提高到35個自然箱/小時。
在市場方面,青島港雄厚的實力贏得了各大船公司和貨主的信賴,引來了航線和箱量,至目前今年全年已增開航線25條之多,航班每月達到420班,國際中轉箱量比去年提高了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