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04-12-25
江銅集團:唱響國際品牌
本報南昌12月24日電 記者任江華報道: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成立25年來,以打造國際知名品牌為目標,不斷進行技術改造和創新,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年產40萬噸銅的綜合生產能力躋身世界銅業前10強。到2004年11月,江銅總資產達145億元,凈資產63億元,全年預計銷售收入150億元;下屬全資和控股子公司56家,其中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倫敦、上海三地上市。江銅累計已為國家貢獻141億元,取得“建設一個江銅、上繳一個江銅、再造一個江銅”的驕人業績。
始建于1979年的江銅,20多年來不斷經受著風云變幻的國際銅業市場的洗禮,特別是“九五”以來,國際市場銅價持續低迷。在嚴峻的形勢面前,江銅堅持“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相結合,傳統經濟與新經濟相結合”的戰略,用好資本市場的“一頭一尾”。“一頭”即證券市場,利用其改制上市的融資功能,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上促進資源整合和實現企業規模擴張;“一尾”,即利用期貨發現價格的功能,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打造品牌,促進產品質量不斷提高。
1992年底,江銅進入期貨市場,期貨交易所的交割標準中實行的價格升貼水制度使江銅感受到了產品質量的壓力。由于江銅的“貴冶牌”電解銅存在的質量缺陷,江銅在1993、1994年期貨交割中減少銷售收入近1000萬元。質量之痛,品牌之痛,促使江銅領導層于1993年6月決定主產品陰極銅到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注冊。
當年9月,江銅成立倫敦注冊領導小組,并專門成立質量攻關領導小組,組織最強的技術力量,先后投入4700多萬元進行技術攻關。同時,加強目標管理和標準化作業管理,使電銅質量穩步上升。1996年4月,經過LME幾近苛刻的注冊檢測,江銅的“GUIYE”(貴冶)牌高純陰極銅在LME一次注冊成功,這是中國首家在LME注冊的電解銅,創造了中國銅業的國際品牌。
倫敦注冊帶來的效益,不僅僅是每賣一噸銅,價格由過去的“貼水”100元到現在的“升水”100元,其品牌效應更是為江銅隨后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奠定了堅實基礎。2004年5月,江銅再接再厲,他們生產的“JCC”(江銅)牌電銀的注冊申請獲得倫敦金銀協會(LBMA)通過,江銅生產的銀錠可以在LBMA認可的倉庫交割,可以以更高的價格在國際市場進行自由貿易。江銅的主產品中又有了一個國際注冊品牌。
江銅在期貨市場上的表現有效助推了公司在資本市場的運作。1996年,江銅與香港國際銅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及境內其他3家企業共同發起設立中外合資的“江西銅業股份有限公司”,合資引進了資金5.02億元,并分別在香港、倫敦、上海掛牌上市,兩次共募集資金22億元,成功開辟了境內境外兩條融資渠道。H股、A股的發行,使公司進軍國內外兩個資本市場。公司總資產、凈資產分別從上市前的50億元、24億元增加到2003年末的105億元和56億元,公司成功躋身世界銅行業前10位,成為國際化礦業公司。
江西銅業利用上市聚積的資本優勢,在國際國內市場上頻頻出手并購相關資源。公司目前已擁有包括具有優先收購權在內的可控制銅資源儲量1100萬噸,有開采權限的銅資源儲量850萬噸,比1997年在香港上市時增加了76%。通過與美國嘉能可、馬克瑞士等國際著名銅精礦供應商和智利、巴西等地礦山保持長期友好合作關系,以長期穩定的供貨合同保證了原料供應。近兩年,江銅還成功收購江西富家鎢礦藏,投資7500萬元控股四川康西、山西刁泉等國內銅礦山。充沛的資金和資源儲備,為江銅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記者感言
在世界銅業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江銅集團逆勢而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其中一條重要經驗是,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全力打造國際品牌。
品牌既代表著企業產品的定位、功能、質量、價值、信譽和文化等特征,又反映著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和市場占有能力。品牌既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直接體現,也是企業競爭制勝的銳利武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經3年,在參與經濟全球化不斷加深的今天,江銅的經驗具有啟迪和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