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十五”經濟實現“三級跳”
中核集團“十五”經濟實現“三級跳”

文章來源: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 發布時間:2006-02-21
中核集團“十五”經濟實現“三級跳”
明確提出“十一五”經濟翻番目標
“十五”期間,中核集團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各項工作,經濟效益不斷邁上新臺階,在結束連續13年虧損和實現補前盈利后,2005年,以主營業務收入180億元、合并利潤總額首次超過11億元的業績,實現了經濟發展“三級跳”。“十一五”期間,中核集團將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到“十一五”末,力爭經濟效益較“十五”末翻一番。
核電是中核集團經濟發展的龍頭,作為我國核電發展的主力軍,“十五”期間,集團控股和參股了我國所有核電項目。特別是在“十五”收官之年,中核集團秦山核電基地5臺機組發電226億千瓦時,超額完成了任務。江蘇田灣核電站1號機組成功實現首次臨界,2號機組進入全面調試。新建核電項目的秦山二期核電擴建工程、三門核電項目等核電新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二期工程澆灌第一罐混凝土。集團所屬核二院與核動力院首次以總承包的形式承接了嶺澳二期核電站核島及相關設計。核電的良好發展拉動了地質勘探、天然鈾采冶、核燃料生產、乏燃料后處理、核廢物處置、核應用技術項目、核電設計和運行服務等的快速發展,以核電為龍頭的核工業產業鏈更加完善。
自主創新是我國核工業的靈魂和生命。“十五”期間,中核集團貫徹“科技興核”的發展方針,科研開發工作緊密圍繞支柱產業的發展,增強了技術優勢和發展后勁。特別是,中核集團進一步明確了核電創新重點,積極打造核電自主品牌,2005年在核電自主創新的道路上又邁出了新的步伐。國產百萬千瓦級核電站(CNPl000)自主化設計和科研工作取得重要進展,初步設計已經完成,為上工程奠定了基礎,國家環保總局核安全審評中心預審評結論認為,CNPl000的設計建立在成熟的技術基礎上,進行了切實有效的改進,在安全方面的考慮是更全面和周到,可以應用于工程實踐。除此之外,2005年,中核集團大型先進壓水堆示范工程成功入選了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重大專項,環流器2A裝置試驗上了新臺階。作為我國聚變研究的主要力量,中核集團還參與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工作。
“十五”期間,中核集團結構調整力度十分巨大。到2005年底,結構調整工作基本完成,77戶關閉破產項目按計劃完成,33戶企業完成調整改制。調整后的中核集團,主業更加突出,隊伍更加精干,初步建立起來精干高效的新型核科技工業體系。
“十五”期間,集團將核應用技術產業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2005年,是中核集團對核技術開發、應用以及非核民品等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非核骨干民品在市場競爭中也逐步發展壯大,優勢明顯。所屬大成制藥、華湘化工、金屬鈣廠等企業的民品顯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市場份額增大,經濟效益顯著。
“十一五”期間,是我國核電發展的重要時期,面對核電大發展的形勢,中核集團在“十一五”后期沒有新的核電項目投產的情況下,確定了年經濟增長率為15%的目標,經濟效益將較“十五”末翻一番。為了更好地實現目標,在“十一五”的開局之年,中核集團將更加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開創自主創新局面,創造新機制新政策,形成新激勵新環境,為“十一五”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006年,中核集團將繼續積極參與并全力支持落實自主創新項目,繼續做好CNPl000的設計開發工作和第三代核電技術招標工作。全力抓好大型先進壓水堆核電站重大專項的計劃、組織機構和管理模式的確定。積極安排中遠期核能技術研究項目,積極開展海水淡化項目安全審評工作,爭取立項。環流器2A裝置實驗力爭取得新成果。大力開展鈾礦地質勘查技術、鈾浸出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降低采冶成本,提高鈾資源利用率。
2006年,中核集團將創新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除核電、核燃料外,重點加快發展核應用技術產業、非核產業、核環保產業和核儀器設備制造業。將出臺加快發展這些產業的措施和辦法,在項目決策、資金、管理等方面給予支持。創新經營者和技術骨干激勵機制,對經營業績特別突出的經營者給予特殊獎勵。對于骨干科技人員,將實行基本收入加獎勵的激勵辦法,獎勵與科研項目的社會效益、經費強度、經濟效益掛鉤。創新促進成員單位經濟增長的管理方式,按照“充分授權、強化責任、配套支持、加大激勵、有效監督”的原則,對部分單位進行創新管理方式的試點,促進做大做強。